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方面别人可以做到,而他不改换父亲的旧臣和父亲的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编撰《论语》的时候,是能出力的人都尽量出力,所以曾子、子游、子夏、子张,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他们的学生们就不断得记录,就看能不能收集到更多得夫子的说法。
曾子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他自己不发挥,他说的都是“吾闻诸夫子”,就像阿难在复述佛陀的话的时候,讲的“如是我闻”,我是这样听说的。
孟庄子是鲁国的贵族,名字叫仲孙速,他最难得的就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和曾子都比较推崇这样的人。当然,这真的正确吗?那也不一定。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孟氏让阳肤担任掌管刑罚的官,阳肤向曾子求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丧失了正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审案时发现了犯罪事实,你应该感到悲哀和可怜,而不是因为能断出此案而高兴。”
这句话说的特别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孟氏,是鲁国的大夫,贵族。
如果是在承平盛世,大家有教化、时代也很好,老百姓生活也很不错,这时候作为一个警擦,抓到了一个真正的坏人,那你是应该感到高兴,为民除害,做了好事。但如果是在上失其道的大环境下,抓到了犯罪的人,该审判审判,但不应为此立功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也许也是想努力活下去的人,老百姓也是很可怜的。所以,职责所在,必须要查明犯罪事实,但是要有悲悯之心,不应为此而感到高兴。
曾子的内心是非常细腻的,它非常实用,他没有要求他的士师,说找到了案子,就赶紧把他放了,这根本也不是一个去做官员的要求,但是,执法归执法,你内心当中要有柔软的部分,你内心当中要知道这些人能够走到今天,跟我们每一个人没有做到是有关系的。
典型案例《悲惨世界》。
曾子跟他的学生讲:如果你真的侦破了,我希望你能够有一点哀矜,有一点难过,有一点悲哀怜悯的意思,而不要太高兴,如果是因为这件事而高兴,那实际上你是踩在别人的尸体上往上爬。
所以,做警察、做法官、做检察官,你也要有自己内心的人文追求。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说:“商纣王的无道,不像现在流传得那么严重。所以君子忌讳身染污行,因为一沾污行,天下的坏事就都归集到他身上去了。”
子贡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因为子贡不求人。子贡自己的事业做的很好。
子贡读古书,读来读去,他发现纣王,没有书上写的那么坏,大家在描绘末代皇帝的时候,都容易描绘得特别得糟糕,原因是:你是个失败者。你的历史是由下一朝的人写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凡是末代皇帝,被人淘汰掉的,被人打败的这些人,历史都交给下一个朝代来写了。所以描绘出来的,你就会发现,怎么这么坏呢?
而子贡,就是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他认为“君子恶居下流”。而且,他也有一个自己的反思。你一旦在斗争当中失败,那么所有的脏水都会泼到你的身上,这是子贡的感慨。
而这,恰好就与道家的思想相反,道家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家认为,你能够呆在最底下,能够接受这些脏水流过来,你才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此,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子贡喜欢读书,也是喜欢反思的。而且敢于提出这种批判性的意见。
但这一章中,出现的所有的话,夫子都没有参与,因为孔夫子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也因此他没有与孔夫子探讨这个话题,有些可惜。
子贡的结论就是,你最好不要处在一个不利的境地,如果你进入到了一个不利的境地,那么你是有口难辨的,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天下知恶皆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