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不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可以”、“好啊”?
昨天带小晞出去玩,意外发现有一个石头桥,一开始小晞会有点害怕,不敢自己走,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当走过几块石头之后,我放开了他的手,和他说:“你自己尝试一下吧。”当小晞独自从一个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时,我对他说,“你跳过去了,还要继续吗?”他点点头,开始自己小心翼翼地探索,从一块石头到另一块石头,当他判断有点远时,就爬过去。当我们走到对岸时,我对小晞说:“谢谢你给我们带路,顺利通过了。”小晞说:“我还要再走回去,再走过来。”我说:“好啊。”小晞从一开始一点点地摸索,到后来直接跳着过去,期间有一次差点掉水里,我忍住没有扶他,他自己一股脑儿爬起来,二话没说继续往前跑,就这样在这个石头桥上我们走了两个来回。
就在我们在这个石头桥上走来走去的时候,身边有好多父母带着孩子也走在这个石头桥上,情况百出。
有孩子兴奋的要自己过桥的时候,身边的成人立即制止:“你要想走这,必须拉着我的手。”
也有爸爸对孩子说:“这有什么不敢的,你看那个孩子都自己走(指着小晞说)。”
还有爷爷直接给孩子说:“这太滑了,我抱着你走,不许下来。”
有一个和小晞年龄差不多的男孩,被爸爸拉着,走在石头桥上也很兴奋,高兴地喊“我要再走回去。”妈妈却不耐烦地说:“你不早说,我就在岸上等你了。”这对父母还真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但明显这位妈妈快要爆发了,怒气冲冲地说到:“快点,快点,这有什么好走的,赶紧到岸上去。”
真的是每位家长的处理方式都不同。
我鼓励小晞自己去尝试,我并非完全放养不管,一开始我有先观察,发现小晞可以判断危险,当他没有办法迈过去的时候,他会选择蹲下来,坐在石头上,用腿去抅另一块石头。而就在他想办法尝试过去的时候,会有老奶奶忍不住要去扶他;还有人劝诫我,这石头太滑了,我刚才都差点摔倒,快把孩子领上;也有说我心太大,说我这个妈妈太不顾及孩子安危了。
当孩子想要去尝试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地想拒绝孩子、保护他们,这会在孩子心里造成怎样的影响?未经思考就这么快地否定,是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高估了风险,让恐惧占领了上风。
当我们直接肯定地回答“好啊”,传达的基本态度是接纳而非拒绝,是赞成而非反对。用关心、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抵消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消沉、愤怒的你不可能玩得开心。与其昏昏欲睡地花几个小时互动,还不如短一些的时间内,全身贯注地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