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延迟满足
研究发现,即刻满足与我们的情绪中枢关系密切,而延迟的满足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所以延迟满足往往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成分。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吃葡萄的文字,“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其实,后一种人往往不能忍受延迟满足,他们必须即刻体验满足和快乐,即使这样做会透支未来。生活中,有人喜欢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放到最后。这正如吃葡萄一样,先拣好的吃,但是甜美的葡萄总是消失得那么快,面对剩下酸涩的果实,先前的美好转眼间不知去向,面对必须解决问题也没了勇气和动力。不仅因为前面的“甜美”让眼前的这堆更加无法下咽,而且再也没有任何诱惑和奖励值得期待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让我们从快乐开始以痛苦结束,还会造成无尽的逃避和拖延。今天的甜葡萄吃完了,我们会找甜苹果、甜菠萝,甚至预支明天的或者讨借别人的,总之不要去面对残局就好。
二、相关实验
关于“延迟满足”的心理试验(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个心理实验)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镇小学的校园里,其中一个班的8个学生,被老师带到了一间很大的空房里。随后,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一脸和蔼地来到孩子们中间,给每个人都发了一粒包装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糖果属于你,你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谁能坚持等我回来以后再吃,那就会得到两粒同样的糖果作为奖励。说完,他和老师一起转身离开了这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颗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也越来越大,几乎不可抗拒。有一个孩子剥掉了精美的糖纸,把糖放进嘴里并发出“啧啧”的声音。受他的影响,有几个孩子忍不住了,纷纷剥开了精美的糖纸。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千方百计地控制着自己,一直等到40分钟后那个陌生人回来。当然,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奖励。
后来,那个陌生人跟踪这些孩子整整20年。他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学生,数学、语文的成绩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学生平均高出20分。参加工作后,他们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事实上,那些一时冲动犯罪的人,往往都是不能克制自己瞬间膨胀的欲望。相反,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往往能够把一个个小的欲望累积起来,成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三、延迟满足训练法
即便你当年选择了把那颗棉花糖迅速地放到嘴里,也不用难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延迟满足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能力,我们有可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会在先吃好葡萄还是坏葡萄中找到平衡。
ABCD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增强延迟满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为,B代表现在,C代表未来,D代表改变的策略。比如,你现在的行为表现是“做事拖延”,好处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过未来等待你的都是让你头痛的难题和麻烦。那么改变的策略有哪些呢?让我们先看看在“棉花糖”试验中那坚持到最后的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怎么做的吧。他们中有的人闭上眼睛或是头枕双臂做睡觉状,努力与眼前的棉花糖“隔离”。所以,培养延迟满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与让我们分心的奖赏保持距离,比如在做计划的时候就把困难的工作或者会谈约在前面,或者优先与别人确定这些事务的最后期限,或者把不喜欢的工作都摆在桌面上而把喜欢的工作锁在抽屉里。“棉花糖试验”中,还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让我们不那么被即刻的诱惑所吸引,比如做自己头痛的工作时专注于工作本身就可以减少负面情绪产生的阻抗,或者听一点儿舒缓的音乐。还有,把短期满足带来的长期恶果或者延迟满足带来的好处具体化也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比如把自己解决一个困难后能得到的奖励贴在电脑旁。
其实,上述策略还可以用于很多其他需要培养延迟满足的方面,比如把信用卡放在家里,兜里只带一些零钱,或者在专心写报告的时候切断网络,不再在八卦上寻找满足;下次想不顾体重地大嚼薯片的时候起身做一下家务或者下次想吸烟的时候和周围的人说说话;在墙上贴上被香烟熏黑的牙齿照片或者PS一张自己非常苗条的照片摆在桌前。
延迟满足不是对快乐说“不”,而是帮助我们达成短期快乐和长期收获的平衡,让生活越来越甜。
(作者汪冰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现任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四、培养延迟满足从孩子做起
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对宝宝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呢?所谓延迟,就是要让宝宝学会等待,有耐心地等待。为此,您应从对宝宝需要的短时“不回应”做起,以后再根据宝宝的接受能力逐渐推迟回应的时间。否则,如果一开始就让宝宝等10分钟,他肯定一点儿自我控制的愿望都不会有,哭、闹等“示威”行为也就无可避免了。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宝宝不免要采取些“示威”行为,这时您千万不能因为心疼就马上“无条件投降”了。狠心坚持一下,从即时满足到延迟满足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要宝宝能等上一小段时间,而且在等待的时间里不哭也不闹,这样就是在自我控制了。想一想,您的坚持将换来宝宝的耐心,值得吧?
从道德意义上讲,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宝宝还很小,他们的行为培养往往需要通过“他律”(也就是别人的要求和监督)才能做到延迟满足。这时,您要尽可能地把宝宝的注意力从他的需要上转移开。比如,他已经吃了很多葡萄了,可还是想吃,您就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2~3岁的宝宝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很快,您就会发现,他玩得很开心,破涕为笑了。那么,这种转移的办法是不是总是奏效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可能他就“不吃这一套”了。那时,我们也需要对他的自律能力(也就是通过自我控制达到延迟满足目的的能力)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监督了。不管选用什么样的技巧,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就是做到不再“有求必应”。只有这样“狠下心来”,宝宝的延迟满足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发展的宝宝。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是无益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延迟满足即是指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著名的“糖果实验” 也表明: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机会。
当然,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或压制欲望,而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在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的《布奇乐乐园》2-3岁版7月号成长故事书《好想好想吃了它》中,布奇控制住了自己想吃一颗樱桃的欲望,成功地得到了满树的樱桃,他的事例鼓励着孩子们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抑制及时的欲望从而获得更长远或更大的收获。
培养孩子 “延迟满足”的能力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当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自己的纪录时,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一些小奖励,从而让他们获得坚持的动力。另外,如果孩子坚持要获得及时满足,父母也不要勉强孩子刻意坚持,因为对于年幼的宝宝,让他们自觉地自我控制欲望是一件很难的事。
爱孩子,就要培养让孩子幸福的品质。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奋斗,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