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是道德经第二章,看似文字简单,实则道理深刻。处处充满了辩证法的因素。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翻译一下。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举个例子容易明白:如果你觉得路边的那一朵花非常的美,我把它折了,带回家去,这就是丑。孔雀漂亮,很美,但是你把它关进笼子欣赏,这就是丑了,就是以美为美,斯恶已。)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古人认为,刻意行善,就是恶。)。所以,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和音相为呼应,前边和后边相互伴随,此乃常情。圣人所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功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我的收获是:美和丑,善和恶是相互对立的,矛盾的,但它们又是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美丑善恶是矛盾,对立统一的。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存在着类似的、相对的事物,它们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相互转化的。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应该从一件事物的相对两个方面去认识,才能充分完整的认识这个事物。否则有可能以偏概全,认识不到事物的全貌。我们认识一个人也是这样的,不能以一言、一行而废其人,也不能以人而废其言。任何一件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只不过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待他,认识他,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例如,下雨了,赶路的人很是讨厌,因为这样既耽搁了走路,又是道路泥泞不堪,走起来很麻烦。但是,老农却非常喜欢下雨,因为久旱的庄稼,需要雨水的浇灌。牛粪是很脏的东西,行路的人见了纷纷躲避。而农民见了,却喜欢得了不得,捡回家放在庄稼地里。所以同一件事物,你站的立场不一样,喜欢与讨厌,也就不一样了。不同的事物也各有优缺点,《骆驼和羊》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骆驼高大能吃到高处的树叶,但却不能像羊一样钻出墙洞吃草。可见,高矮长短胖瘦各有特点,各尽其才,实得其所,才是王道。
以上为认识论,认识世界的方法。下面才是实践论,方法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实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为什么这么说呢?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嘛。大自然就是。“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大自然这个“圣人”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的发展而不自恃有能耐,成功了,也不自居其功,正因为它不居其功,所以才能永恒不灭。
从大到治国,治理一个单位,小到经营一个家庭,道理是一样的。
管理一个单位,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智慧,也应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只要你抱着一个平等的心态,报有一个为员工服务的心态。处事公平,更正,有正气。你所领导的单位和同事一定会具有一颗正直的心,积极向上的心,你的单位一定会是一个团结的单位,有正能量的单位。
两人组建家庭,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大量物力、财力、精力。只有当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庭,为了两个人的幸福都是应该的,必须的,不存在谁的功劳大,谁的能耐大,谁更辛苦一些。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家庭才能和谐的、幸福。相反,这个家庭必定争吵不断,痛苦连连。
再比如,一个家庭真夫妻两人生育子女,以为把这个孩子带到世界上有权利“生而据为己有”,认为这个孩子的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是自己的附属品,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能建立父母孩子的平等关系,这样的教育必定不会成功,必定会导致家长、孩子不幸福的种种隐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一些家长,把自己的一些选择强加在孩子的头上,过后,还美其名曰“我也是为了你好。”可谓“生而居有,为而恃之”。那些没有平等观的家长们,你该醒醒了。
在一个家庭当中,在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之下,在不居功的前提之下,家长具有正能量,默默行不言之教,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教育作用,你的孩子一定会在这样的榜样引领之下,成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行善的人,让你放心的人。
为而弗恃,功成弗居!大智慧也!因为“弗居”,所以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