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先了解你大脑,再提高学习效率 》一文中提到了两个法则,今天继续了解剩余的三个法则。今天的这三个法则是从时间管理的角度去了解如何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法则三:提升自己“有效性”的学习时间。
对立面:低效率
这里提到一个词“有效性”。我们先通过它的相反面对应的“低效率”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词如何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父母教训我们:一心不能二用。
通常指的是,比如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做数学作业;上电脑课的时候逛淘宝;开会的时候玩手机,等等一心二用的情况。我们通过两个角度去解释一心二用为何是低效率的。
1,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一心二用的行为背后,会使我们产生巨大的满足感。
为何这么说,因为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做了两件事,感觉自己是很高效率的,即完成了听课内容,又写完了作业。一举两得,这时就会有满足感的存在。
2,通过脑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什么是一心二用?在一心二用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做什么?
当我们在做两件同样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里边是有两条的平行线,一条是在听课,一条是在玩手机。两件事若同时进行,为了获取两边内容的信息,大脑处于一个反反复复转移注意力的状态,除了要听(看)当下的内容,还要回忆前面讲课的知识点(或者看手机内容)并且试图去链接,这样做是不利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反而对于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是有很大的损伤。
并不是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能一心二用,但是有一种情况,我们是能做到一心二用,是什么时候?
比如,边洗碗边听课程学习;边跑步边听新闻,边开车边听广播等等。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理是,做的这两样事情,只有一项任务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另一项是在做机械运动,也就是不需要思考,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二者相结合,那就能够轻松做到了。
正面:输入与输出
除了从“有效性”的对立面去理解,我们还可以从它的正面去理解怎样做到提升“有效性”。
那就是通过“输入”与“输出”型的学习模式去提升。
很多人对这个不陌生。90%的人都是输入大于输出,这种属于被动式的填鸭式学习,通过听与看去学习知识。有这么一句话:学到的知识不叫知识,只有实践了才叫知识。想要让知识成为自己的,留存在自己的脑海里,就必须要有不断地输出。这是一个主动式学习,让你主动思考,去实践运用的过程,这么做有助于巩固和内化所学到的知识点。就好像我现在写文章在教给你我所学到的内容。这就是一个输出过程。
法则四:如何运用碎片化和整体化时间
(我们也是通过两个角度分析)
“心流”理论,高效利用整体时间
(1)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碎片化时间,就是把一个大的时间,拆分成很多个小的时间段,然后分别在这些小段时间段里分别做不同的事。
(2)再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心流”,这个我对它的印象很深刻,就是当你很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让你感觉失去了时间及空间的状态,同时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状态每个人都会有,你可以回忆一下。能够产生“心流”状态的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A,我们利用了一段整体的时间,心流是需要在长时间的专注状态下才会达到。
B,这种专注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们刻意练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当达到了心流状态,你会发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学习的过程一点都不辛苦。
时间性质与对应的学习内容相匹配
如何理解这句话,时间性质是指:碎片化、整体化时间。
碎片化时间是一直会存在的,整体化时间也存在,两者都不可避免,所以我们都得学习如何面对它。前面提到了整体化时间如何利用。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
有两种情况:
对于比较放松状态的碎片化时间:我们可以做一些无需太多脑力,和快速能够解决的工作内容。比如,小段时间用来回复信息,喝水,做家务等等。
对于需要学习的碎片化时间:我们可以顺应大脑喜欢的行为方式去做事(比如强迫症),举个例子:你需要一天看完一本书,那一天的碎片化时间加起来共有4个小时,拆分成每半个小时阅读多少内容。时间到了,就多阅读下一章节的第一小段,给上一个完成的任务留一个小尾巴。这样你就会一直想着接下去的内容是什么。(电视剧里的预告片,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它同样适合阅读,写作,学习等等。利用预留小尾巴以及大脑强迫症去帮助自己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
法则五:对抗拖延症
先来了解下为何会有拖延症:三个原因
1,害怕面对结果。比如,还有一周就要开学了,如果不写完作业,我们就能预知不完成任务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2,对预计过程的恐惧。比如,要天天写2000字的文章,连续写一年,当下就会去想这内容也太多了,也不是每天有灵感写内容。算了写不了,害怕了,就开始拖延了。
3,做到一半就是去动力的事。比如,学英语,第一天很有动力学习,第二天一口气学完了两天的内容,一周下来发现怎么天天学,丢掉了手机,依然不能脱口而出啊,算了,不学了,我根本就没有语言天赋,就开始拖延了。
如何解决拖延症?
1,养成规律的习惯
先来从大脑运作原理来看看:大脑很喜欢规律性的东西,若为自己安排好了规律性作息或任务,可减少大脑需要耗费的能量与精力。相反,混乱的任务及作息需要消耗大脑很多的精力与能量。,
它喜欢规律的东西到什么程度?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记忆力的小技巧。
经实验发现,大脑在记忆东西的时候,很喜欢在同样的时间,相似的环境,以及相同的生理状态去接受记忆和回忆的内容会更多。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是:
在水下憋气背单词后,在水下回忆单词的数量更多。
在水下憋气背单词后,在岸上回忆单词的数量反而更少。
2,设定短期阶段性目标
与跑马拉松很相似,如果一直看到终点目标距离自己还有多远,这个过程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若给自己设置短期阶段性目标,完成了之后,就给自己一个正向反馈与鼓励。对于我们来说更容易坚持下去。
3,解决开头难
这里面涉及到心理学内容(下一章我们会讲解)
4,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目标
很多人会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设定的目标。若往相反的方向去想,告诉更多的人,除了让大家监督你,还可以通过主动地方式去完成任务,
比如
你会为了当初夸下的海口,挽回面子,而主动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你会为了害怕别人笑话你做不到,会激励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这就是自己推着自己往前走,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对于运用这么多方法,我也分享一下我自己是怎么做的,
先说说第一条找节律,昨天已经在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了。一周以后会单独找老师咨询。
第二条让大脑休息,从上周开始,为了不让自己睡不醒,我就设置闹铃,一个15分钟的闹铃,不设置20分钟,因为设置了20分钟,肯定还要再多拖延5分钟,这样就很容易不小心进入深度睡眠时间。所以设置15分钟,时间到了再拖延5分钟,20分钟起来刚好,精气神都感觉很足!
第三条有效性时间这一块,在没进群一个月之前,我就想做公众号,帮助很多人诊断公众号,大家都提升了输出能力,自己还是原地踏步,那天翻找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的时候,我就在想着,如果我学会了学习能力,那我就一定要从这里开始起步,不能在拖延,不做就什么都没有,做了还有1%的可能乃至无限的可能,于是我就开始尝试着利用大片的时间,去学习,然后做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去输出经过我自己思想加工的知识内容。
以前,我觉得很多人写公众号就是为了吸引粉丝,这种目的性太强的东西,很容易会因为没有粉丝来而受到挫折,很容易会让我们产生拖延症。
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写输出的文章,是为了我自己能够内化所学到知识,然后分享给时间少而又需要精读的朋友们看。换个想法,反而更容易有动力的感觉了。
第四条碎片化时间,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能力有限,碎片化的时候,我感觉很难让人产生有心留的感觉。如果想要做到一心二用,我觉得这种碎片化时间比较适合用来一边做机械活一边听书比较合适。对于输出写文章,可能在我这里不太适用,毕竟一个文章写到一半不写了,过几个小时让我接下去写,我的灵感都会没有的。所以,我自己是觉得碎片化时间适合用来做一心二用的事。
这里还要说一个对于刻意练习专注力的这个冥想,我尝试过一个星期。其他的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冥想很容易帮助你解决失眠问题。我自己的感受是,当我想要入睡的时候就要去想一件事,然后想着想着就进入梦乡了,当然这里说的事是比较轻松的事,而不是白天未完成的任务。那么冥想是让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的变化。想着想着也容易睡着。这个真的不假,大家可以中午小憩尝试。
第五条打破拖延症,目前自己有很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也会有严重的拖延症。但是我发现,只有一点我不会有拖延症,就是对于输入和输出。这已经成为了我每天必备的任务和目标。如果不完成,就会有强迫症。逼着自己在睡前一定会完成。对于我来说这个小技巧,就是给自己每天设置一个能够让你进步的小目标。然后问自己你做这件事的动力在哪里。如果来自于外部的动力,劝你放弃,如果来自于内在的动力,那打破拖延症,让你拥有毅力的是很容易的事! 这就是我自己的实践过后的心得。
文章内容总结来自于哈佛学习力女神鲁林希的微课《10节课快速复制出你想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