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记得上一次落泪是什么时候了,我只记得是在看完那部催人泪下的《忠犬八公》时,我俨然成了一个泪人。
那是对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人和一个狗的故事,具体内容不想在这里剧透,给想要看的朋友一个神秘感。
这次,我又落泪了。
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我妈是不是把我生错了,原本应该是个女孩却阴差阳错的变成了一个男孩。女孩天生的特质是爱哭,特别感性。
而我却符合了女孩所有的特质,感性,容易动情,生活方面,洗衣做饭………除了生孩子(≧∇≦)/
好吧,我承认我把话题扯远了,可我只想强调一个问题:我哭了,还是哭的一塌糊涂。
这次让我落泪的不是电影,而是一部小说,名字特别俗:《活着》。
我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故事情节没有科幻电影里的那些花里胡哨和亢奋的感觉,也没有惊悚恐怖电影里那种让人窒息的压抑,更没有周星驰电影里的那种无厘头……
只有引人入胜和曲折离奇的剧情,以及难以抑制的泪奔。
故事里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跃然于纸上,活脱脱的就是一个人物在你眼前。
他们的一颦一笑,甚至情感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
让人觉得这哪里是部小说,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啊。
故事里的徐福贵是幸运的,又是悲哀的。
他幸运的是生在一个大富的人家,有疼他爱他的父母,还有一个对他视若己出的好媳妇。
纵使他嗜赌如命,最后把自家的房产和良田百余亩搭进去了,他的父母和妻儿也仍然伴随在他身边左右。
而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的财富早已离他而去。
幸运的是他的美貌妻子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与他一同住进了茅草屋,过着粗茶淡饭的平民生活。
妻子善解人意,替他排忧解难,并不在乎他的现在。这样的好媳妇,现在还有吗?估计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吧。
福贵膝下一对儿女即懂事,又可怜。有庆刚出生时不久就遇到了大饥荒,差点在饥荒中饿死。
为了能养活一家人,福贵毅然决定将有庆的姐姐送与他人家,有庆疼爱自己的姐姐,因为此事没少与他老爹福贵闹矛盾,而每次有庆的屁股上都会有五彩缤纷的“绘画”。
最终,福贵也因无法割舍与女儿的情感,还是将女儿带会了家:“只要不饿死,我不会再把你送人了。”这句话瞬间让我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对深情款款,相拥而泣的父女在我眼前上演一场生死离别的情景剧。
作者用及其细腻的笔画勾勒出了福贵一家的日常生活,人物情感被精准的刻画了出来。
福贵因一次给他娘抓药而被抓去做壮丁,两年后解放战争结束了,他终于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那个茅草屋,可是他的母亲却早已驾鹤西去,而他的女儿也因为一次发烧成了哑巴。
收拾好悲伤的情绪,福贵开始迎接他接下来的生活。
不知是作者对他笔下的这个福贵不满还是有意为之,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他。先是有庆(他的儿子)因为了救一名县长的太太,他幼小的身体被拿去献血,最后死在了手术台上,因为血被抽干了。
接下来是他长大成人的女儿,因为难产而死亡。再接着是待他如亲生父母的女婿也因为一次意外死亡。只留下襁褓中的外孙。
原以为这只是对他最严厉的惩罚,可没想到,作者的手又伸向了那个可爱又懂事的小外孙,最后福贵的外孙也因为吃豆子活活的把自己撑死了。
至此,福贵身边所有的亲人都一一离他而去。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说实话,福贵身边的每一名亲人的离世都牵挂着我的心,他们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和善解人意,只是为了生活,却这样遭遇命运的不公。不禁让人感叹:像福贵这样嗜赌如命的赌徒为何却活在世上?
看完全书,我终于明白,作者这样的用意不仅是嘲讽像福贵这样的人,而且还暗喻了这样一个事实:哪怕是生活对你不公平,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只有当我们微笑面对每一天,我们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虽然命运一再捉弄福贵,让他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但他依旧倔强的活着,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还买了一头老牛耕田,用他的话来说,有了老牛的陪伴,生活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