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了凡四训》这本书,简直是金句多多,每一句都像颗璀璨的宝石,熠熠生辉。想象一下,如果这本书能读三百遍,那该有多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就慢慢来嘛!读一遍不懂,听十遍、二十遍,你会发现,知识的种子在心底悄悄发芽,智慧的光芒逐渐照亮你的世界。
立命之学,最早由孟子提出,他告诉我们“夭寿不贰”。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真是有点难度。短命与长寿,看似两码事,却有着微妙的联系。比如,60岁在某些人看来是长寿,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还是短命。关键在于比较的对象,没有绝对的长短,只有相对的评价。在修行的路上,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因外界的评判而动摇,才是真正的智慧。
丰歉不贰,意味着无论盈亏,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赚钱多了,想想是否布施多了,还是哪里需要调整;赚不到钱,反思是否节约有度,是否还需要改进。这样的心态,让每一次收支都成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焦虑的源泉。
穷通不贰,顺境逆境皆是修行。面对贵贱,心态平和,不以地位高低论英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生死不贰,则是更高层次的领悟,将生死视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让其他困扰变得微不足道。
人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解读。这个世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境缘无好坏,关键在于你的心境。
分享一则小故事: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苏东坡总是输,直到有一天,他问佛印:“你心中的我是什么?”佛印答:“你是我心中的佛。”苏东坡得意洋洋,但佛印反问:“你心中的我是啥?”苏东坡回答:“一堆大便。”佛印笑而不语。苏东坡回家告诉妹妹,妹妹却说:“哥哥,你输了更惨,因为你心中有大便。”
这故事告诉我们,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心存美好,世界便是美好;心有邪恶,世界则充满阴霾。关键在于你的心境,你如何解读眼前的一切。
转化功能,就是这个故事的精髓。无论遇到多不好的事情,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将其转化为成长的机会。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刻意练习,但一旦掌握,就能在生活的风雨中游刃有余。
贫而乐,乐以忘忧,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切发生,都是为了让我们成长,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最终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最后,没有人能伤害你,除了你自己。你的烦恼,源于你的分别心和执着。学会转化,让每一步都成为自我提升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