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团圆》张爱玲
自传体。
文字里,人物身上充满了孤独感,疏离感,对他人,对时代,对自己,如尘世的羽毛。家庭,父母,对其影响深入骨髓。一辈子在对抗。
没有什么她描述不了,人物,情境描写虽跳跃,但浑然天成。没有废话,看不出费心经营。一股情绪贯穿始终,而非故事,情节。
天赋。
痛苦是母胎。
二、《呼兰河传》萧红
也是自传体。
典型的小说写法,典型的环境、故事、人物描写。
地点:呼兰河
人物:做粉条的、卖猪的、赶车的、磨粘糕的,事件:看戏、放河灯,跳大神,算命,驱邪避鬼,调教儿媳,街头巷议
主旨:闭塞,愚昧。日复日,年复年,时间如死水,人不甘这死寂,无事生事湊热闹,故事就这么来了,悲喜剧就这么孕育出来了。
想必若真有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也不会有桃花源的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有天堂和地狱。
但太过典型了,冷漠有余,血肉不足。特定时代的产物。相对而言,张爱玲的写法和语言更超越时代,像后现代电影,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意识,像离开躯体的灵魂,飘荡在时空中。
三、《正红旗下》老舍
也是自传体,在欲说还休处嘎然而止,像老舍的生命。
看《正红旗下》有读《红楼梦》的感觉,只是《红旗》真实朴实,《红楼》虚幻文雅触不可及,就像一个是现实生活,一个是精神世界。如果说《红楼》写的是主子们在朝代衰败时的变化,那么《红旗》写的就是诸如《红楼》里的下等仆人,刘姥姥,打手,街面上的屠夫,商铺老板和他们的家人面对时代变迁的变化。在变化面前,平民百姓比宗族大家感知更灵敏,行动更快,每日的柴米油盐都在磨利他们的眼睛耳朵,促使他们改变。所以现实很残酷,但悲喜剧参杂,时代裹挟着人们往前走,而贵族剩下的似乎只有悲剧。因为那属于他们时代,他们只能也只会随时代逝去。
就《小团圆》《呼兰河传》《正红旗下》三部自传体而言,张爱玲,文字里处处有“我”,虽然“我”那么飘忽,然而时代,他人更无关紧要。萧红,写的是“他人”,就像小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作为生活的旁观者看身边人和事,对于小时候的回忆似乎也只能如此。老舍,写的是“我们”,完全的融入到所写的人物里,就像我们就站在那人身边,就像连我们都很熟悉那人一样,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秉性,都看得一清二楚。难怪,老舍,是人民的艺术家,是语言大师,现在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