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很随意的表达一种假设,但要证明这种假设却实属不易。这种假设在现实中被滥用,很多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假设,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电视和广播中的节目、通俗的心理学自助累书籍等等上面。很多用户被这些不可靠的心理信息所愚弄,继而认为心理学只是夸夸其谈的自以为是。这说明了要当一名明智的研究用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真正了解心理学,就要保证我们接收到的关于心理学的信息来源是可信的,比如一些属于合格从业者的书籍、文章和报告等等,包括本书。
对于一名心理学的合格从业者,他们在进行心理测量时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战。一项严谨的科学实验需要保证测量的精确性,心理测量在这个方面的目标是产生可信和有效的发现。前者是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后者是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了或品质(具有可衡量的尺度,比如一个人高1.7米,重65公斤这样子)。
对于心理学上很多外人无法看到的行为,是被研究者的内部心理状态,比如梦、信仰、态度等等。研究者依靠的是自我报告法。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较大:心理紊乱、文盲、语言不通等各种被研究者,都无法取得可靠的自我报告;同时被研究者出于社会期望、美化自己或者个人偏见等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给出错误或误导性的答案。这给心理学研究者出了一道难题,他们需要判断这些人的自我报告是否可信,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是人类的心理学研究者,会不会出于社会期望、美化自己或者个人偏见等因素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呢?
当然,心理学上研究的很多行为都是可以被观察的。心理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采用直接观察或自然情境观察的行为测量法。
心理测量是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的观察,在这种情况下,被研究者就像是一只“小白鼠”,但事实上他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在心理学家的一个基本义务是尊重人和动物的基本权利。这其中包括获得被研究者的赞同、向被研究者说明研究风险和收益评估、故意欺骗以及必要的任务报告等重要道德问题。同时,我们对于非人类的动物研究也必须是科学的和道德规范的。
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被太多的信息来源所包围,不止是心理学,很多事实的真相,往往都被报道者断章取义或者是舆论导向所误导。我曾经是一个键盘侠,对于报道的不公会进行抨击,但有些事情会发生反转,就像报道有人撞了老人不赔钱,大家都骂司机是人渣,后来看了录像发现老人是碰瓷,当初骂司机的那些人就尴尬了。希望通过对于本书的了解,能够对心理学有个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