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威尔·杜兰特的成名作《哲学的故事》,了解到哲学上有一个智者学派。它有两个分支,其中一支以卢梭为代表,其核心思想是:自然是好的,文明是不好的;人人生来平等,而由于阶级制度产生了不平等,法律也只是强者用来统治弱者的工具。
对于卢梭的思想我并不完全认同,比如人生来平等,只能说是权利上的平等,但是禀赋上显然是存在差异的,这无法回避。再比如法律的作用是强者用来统治弱者的工具,我觉得现在看来应该不是,现在的法律有很多保护弱者的条文了。但这样的现状也许是受到以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家影响,后人不断努力斗争后争取的结果。
至于另一个分支,以尼采为代表,其核心思想为:道德是弱者用来限制强者的,强者不应该被弱者约束。这个观点我也不认同,按尼采的说法,道德同样可以反过来被强者利用,用于约束弱者。但这也许是我对尼采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深,理解不准确。另外,尼采的“强人”哲学对德国的影响巨大,后来的希特勒吸收了很多尼采的思想。
现在看来,卢梭和尼采的思想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为何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被广泛接受呢?答案是它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说正是因为那样的历史背景,才促使那些思想家们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而每个哲学家也有自己的独特经历,这些因素的交织,都会影响到哲学家的思考。比如苏格拉底之死以及离开雅典长达12年的旅行,都会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敬爱的老师苏格拉底其余民主的暴政,所以柏拉图非常抵制民主制。而后来他在旅行中又见识了埃及专制统治的力量,于是他后来提出的政治制度是与民主制相去甚远的强人政治。
任何思想都有其历史性的一面,这些思想即使有缺陷,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自洽的,能够被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