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下雨与天晴的预兆及民间谚语解读
五一长假的第三天,立夏是夏天的首个节气,按照古代的历法,以立夏为始,夏即为夏,夏为夏。
立夏过后,温度会越来越高,降雨也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的温度很高,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是大自然中的许多植被最好的地方,可以让这些树木更加的旺盛。
古籍上对“立夏”有这样的说明:“斗在东南方向,为立夏,所以,一切都生长了。”换句话说,立夏意味着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树木都会开始生长。
这也是为什么立夏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的原因,而且人们也注意到,在立夏节气中出现的降雨和晴朗的天气,都是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立夏雨未落,寡人先再嫁”,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立夏节气到底是雨好呢,还是晴天好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俗语,望各位及早作好准备。
①夏雨未落,孀妇早早再嫁。
这是一种很夸张的说法,但从文字上来看,立夏的时候,若是天气晴朗,没有雨,那就必须要尽快的嫁人。同样的俗语也有:"立夏时不下,犁耙高悬",意思是说在立夏时,若无雨水,农人应及早作好准备。
根据古代人们对农业生产的研究,在立夏节气,若是晴朗无雨,则意味着接下来的降雨将会非常稀少,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旱灾。而在立夏的时候,若是有一场雨,那就代表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大量的降雨,是一个好年份。
古代人这么说,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古代,人们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所以立夏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这个时候,春种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必须有足够的光照和水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加速生长。而夏播作物马上就要播种了,对土壤水分、气温的要求很高,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存活率的关键。
立夏会下雨,这样庄稼才能在雨季里正常成长,不会耽搁时间。不过,若是立夏没有降雨,农夫们又要担心了。他们担心接下来的降雨不够,会对庄稼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作物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和营养时,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枯死。所以,在立夏期降雨被看作是一个好兆头,通常意味着之后会有足够的降雨。
②无阵立夏,有好年头的出阵者。
这是古代人根据立夏节气,得出的结论,用来判断这一年的农作物是否丰收。
也就是说,立夏这一天,若是有一场大雨,那就是一个好的征兆,代表着今年的庄稼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这是由于雷雨交加时,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
同样的话也有,立夏雨势,一滴一石,说的是立夏时节,若能下雨,便显得尤为宝贵,毕竟这一次降雨,对庄稼的生长极为重要。
正如俗语所说,在立夏节气,雨水通常会比较充沛,这个时间多一些,可以保证作物的生长。
反之,若是在立夏节气里出了太阳,那就不是什么好预兆,在民间也流传着“立夏晴,则无旱”的说法,就是说在立夏节气那天,若是没有降雨,反而是晴朗无云,则说明接下来的日子降雨较多,这一年的夏天也会以干旱多雨为主要。
这对夏季农作物是非常有害的,长时间的高温干燥,会加速水分蒸发,气温上升,空气干燥。
它们不但严重制约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可能导致害虫的增多。比如在古代,旱灾最常见的就是蝗虫,对农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大量的粮食减产。
③立夏没有雨水,夏天没有炎热。
以前有些老年人会根据立夏来判断夏天的炎热,这里面有很多古代的农耕俗语,比如立夏没有雨水,夏天有炎热,这就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
这条格言也说明了在立夏期降雨和夏天炎热天气的联系。在立夏期不降雨,意味着即将到来的热天天气将十分炎热。
立夏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通常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里降雨不多,而在炎热的日子里,没有了降雨的滋养与冷却,温度持续上升,空气变得干燥。
极端高温不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冲击,而且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而在立夏的时候,阳光明媚,这是降雨稀少的预兆,也预示着作物的丰收。然而,这一次的雨量却是相当充沛,距离立夏到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