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心得总结
PART 1
今晚跨年演讲的主题是“小趋势,决定个体命运”,可能是最近在学习古典老师的“个人战略-商业价值重塑”的课程,感觉整个演讲会,核心就是要表达“我们要有自己的个人战略,然后才能抓住时代的机遇”。 个人战略还在学习中,趁着刚开完演讲会,以下就用自己的理解,重构了一个罗胖的演讲会,变成自己的收获。翻看了一下手头上记录的五页笔记内容,我总结得出了这场演讲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底层逻辑:
1、表象-本质底层逻辑。
(1)无论演讲中举的脱不花创业与照顾小孩共同处理好的案例,还是后面大篇幅讲的“回到母体,超越母体”的创新理论,其实底层阐述的都是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底层逻辑的具体阐述。搞清楚了个人战略(包括工作和生活),就不会对诸如演讲中提到的寿命长了后“退休能干啥?”“我和我的孩子要怎么相处?”、“怎么重新定位婚姻”、“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面对挫折”等等问题带来困扰,因为时间的纬度长了,但主题并不变,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资源去供个人去把战略愿景实现。而且即使是一个愿景实现了,拥有制定个人战略能力的人,会重新找到新的愿景目标。像比尔盖茨,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后,他会把自己的愿景和个人战略迁移到其它地方如慈善等,并不会就此变得行尸走肉、变得生活毫无意义。
(2)演讲中讲到的南城香烧烤外卖,表面上它是在美团和外卖平台的大趋势中抓住了小趋势,从而成功了。但本质上,是原来为产品上、配送上、运营上所有的准备都派上了用场,外卖是它的核心战略,并在这个核心战略上,进行了足够的积累,形成了复利效应才取得的成功。表面是外部因素带动,本质是内功修炼的结果。个人成长也是,要像张无忌学太极一样,把所有招式忘光的时候,才是学会了太极。
2、系统化底层逻辑。
(1)人工智能越来越火,现实和网上,很多人都觉得未来很多职业或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从而带来很多的迷茫和焦虑,但实际上从今晚罗胖的演讲来看,其实未必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都是基于抽取大量的数据,然后总结成模型后再推导新的结论,而实际上落实到每一个活生生的用户或个体来说,比起干巴巴的数据,则更相信个人直观的感受,会受身临其境时环境的影响、身边朋友同事的影响等非理性的因素影响,从而作出不一样的决定。这令我想起了一个例子,大众普遍的心理中都会觉得坐飞机比起坐车更危险。但实际上有统计数据表明,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很多大众都会难以接受这个观点,因为每次飞机出事,都会被大量报道,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而交通车祸的报道,太司空见惯了,反而不被重视。从而引起了统计数据跟直觉相反的两个结论。
(2)对于个体来说,要认清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对于个人品牌的打造,对于用户感知来说,要像APP那样注重用户体验,除了数字化成绩表现外,还要增加情感的因素,增加品牌识别度,增加客户或老板的印象。让别人从理性上、从情感上系统化接纳自己、认同自己,才会有信用飞轮效应的产生。而对于自身的要求,则应该客观化、数据化、反直觉,因为人性对于失败、对于挫折都会归因于外部因素,都会为自己找理由。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客观的数据,才能系统化的全面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长处,才能盘点资源作出策略上的改变,最终取得“整体均衡,单点突破”的局面。万事万物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而人具有理性和情感两个方面,因此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除考虑到整体性的规律外,还要把关键人物的个性化因素考虑进去,才能“百战百胜”
3、复利效应底层逻辑。
(1)所谓的长期主义者,其实践行的就是复利效应的底层逻辑。而复底效应,说白了就是不断缩小失败的概率,放大成功的概率。就像一次做饭做不好,做十次总会比第一次好很多。像演讲中罗胖说的那个驯化抖音算法的人,就是通过持续的坚持,让算法改变。
(2)现在的社会,每天上班、下班、工作中有同事打扰、吃个饭微信可能传来老板或客户的语音,时间无可避免的碎片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不被别人牵着走,个人必须有清晰的“个人战略”,需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那里,资源积累的方向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要知道目标在那里。才不会被别人带偏,才能抵挡住各种貌似机会的诱惑。个人战略其实就是有所取,有所舍的行为标准。每天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有各种各样的诱惑,抖音好玩的视频让人总会忍不住看、朋友圈里的各种信息撩动我们的好奇,同事朋友的聚餐绑架着相处的关系等等。如果不能透视千奇百怪下价值的传递和流动,对自己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和有价值的帮助,可能就会把时间这个宝贵的资源浪费掉,最终一事无成。
PART 2
对此次演讲,不太赞同的部分:如果取消高考,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阶层会固化。高考是穷人的孩子,读大学攀登新阶层的一个希望所在。虽然行行出状元,但无疑高考是一个最公平的途径。教育是穷人的希望。高考也许不是最公平的,但在人人平等这方面,却是最有效的公平。
PART 3
最终总结及措施:
1、对小趋势的看法:无论何种趋势,都只是价值趋势新的表现形式。比如最近很火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无非就是IT工具升级版而已。只要有人,就总会有需要人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什么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工作,在规则性很显示标准化很清晰的领域,一直是机器的强项。因此,个人战略的制定,不能在这方面跟机器去竞争。一定要形成差异化战略,在隐性规则、非对称信息决策、信任度等非理性、非标准化的工作领域里,寻找需求价值点。
2、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多年在信息化领域的深耕,2019年实践:
第一,用表象-本质底层逻辑作指导,坚持扎实学好个人战略课。用2W1H思维模式搞清楚搞透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那里,完成自己的生涯规划,并且每半年翻看一遍,做半年对标总结。
第二,用系统化底层逻辑作指导,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根据工作和生活两个纬度的客户群,分别设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品牌形象等,并设计标志性事件来树立品牌。
第三,用复利效应底层逻辑作指导,持续行动迭代。每次看书或听课学习,都需要形成文字收获。每次成果交付,需要用文字的形式做复盘总结经验,形成流程模板,持续迭代完善。
第四,构建自己专业领域的护城河。强化管理理论的学习,对IT系统如何提升公司业务水平、管理水平,需要有深刻原理性的理解,并学会通过文章或者报告的形式进行公众号等有效表达,提高自己的产品输出能力。强化行业其它公司同行的交流、经验学习,以及宣传,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强化在公司重要会议上的发言能力,通过管理性语言表达信息化专业领域的内容,提高自身影响力。
在小趋势时代,我们没有自己的个人战略,不会被别人安排、牵引着走。而要想在小趋势下活得滋润,活得更好,就得建立自己的个人战略。你不计划生活走向那个方向,迟早会按生活的计划来往前走。因此,最小的个体,也得有自己的个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