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需要4分钟>
杰西利弗莫尔,美国人称他为“华尔街巨熊”,中国人称他为“华尔街投机之王”,甚至有文人把他的名字翻译为汉语“李佛魔”,有没有点“伏地魔”的感觉?
从华尔街以至全世界,数代金融精英都受到他的深刻影响。在投资界的地位,他绝对可以和巴菲特与索罗斯站在同一量级,甚至很可能超越他们。
在经济危机中,甚至连摩根这样的华尔街领袖都去请求利弗莫尔不要再做空股市。
但即使是这样的大亨,也曾经多次遭遇破产危机。
至于破产的原因其实是有明暗两条线,大家一般都会看到那条“明线”——投资的风险,所以更愿意将其叫做“投机”,并将其无限放大,给自己借口远离股市并称之为“赌场”。
其实对于这条“明线”来说,并不是很危险的事情,或者说危险的并不是股市本身,而是身在市场中的你,你个人对市场的理解和遵守规则的执行力。
这和商场上的一般生意并没有什么不同。
任何商人在常规经营中都可能贷款,我的大部分债务都和经营中的债务一般无二。商人们也会遇到罕见的反季节天气,时间一长自然要借债;而我的亏损也差不多,只是因为市场环境不甚如意。
这是利弗莫尔对于市场的理解,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此外,虽然破产是件令他难过的事情但他并不会因此而气馁,反而将其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在两年之内就破产了三次,我一点也骄傲不起来。但我说过,破产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所以,这条“明线”不应该是我们嘲笑他“投机失败”的理由,反而是我们钦佩他对市场认知与坚韧不拔的乐观态度的作证。
讲了“明线”,那么另一条导致利弗莫尔破产的“暗线”是啥呢?
由于我总是享受生活,本金攒得并不快。年轻人想要的所有高品位物质享受我一样也不少,我有自己的车,觉得既然总能从市场中赚钱,所以完全没必要剥夺生活的乐趣。
奢侈的生活就是这条“暗线”。
少年成名、居高临下,难免使人恣意妄为,利弗莫尔不仅过着极度奢靡的生活,还找了个不省心也不省钱的老婆。
最终,当有起有落的市场碰上居高不下的生活支出,破产自然是时常光顾他。
而且,明线与暗线交错钩织出了一条恶心循环的反馈链。
我说:“我走这一步不是因为不想还钱,而是为了对我们都有利,我必须进入赚钱的状态。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在考虑这个解决方案,但一直没有勇气站出来向大家坦白。如果我早这么做,事情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了。归根结底一句话:只要债务缠身,我就没办法像原来那样交易。我现在决定要做一件一年前就该做的事,理由就是刚才的解释。”
所以,利弗莫尔是为了能够东山再起而选择的破产,可以说是主动而为之,并且在重振旗鼓之后悉数归还了所欠的债务。
这也是大家对其失败的误解之一:因投机而失败。
那么,经历了几次失败后,利弗莫尔有没有总结经验教训呢?
当然有,他的经验很简单,也完全适合今天的我们。所以,请一定要记住。
利弗莫尔后期给自己制定了一条纪律:拿出一半利润用作现金储备,而这些利润通常来自获利翻倍的操作。
有了这样的现金储备,他就可以避免破产。同时,在市场反转时,还能供应所需资金,用这种资金来充分利用市场的变化。
比如我用一万块钱进行某项投资,那么当账面变成两万时我就取出本金留存起来,这样即使市场有变再损失的也只是利润而已,这样就会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是不是既简单也实用呢?
可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的规则在实际中也很难实践,因为人性的贪婪与自大在作祟。否则,如利弗莫尔这样的大家也不会在多次破产后才想明白。
当你赚了钱时是否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永远正确?
当你赚了钱时是否认为自己还会持续挣下去,甚至认为市场就是自家的提款机?
贪婪与自大,赚钱之大忌。
希望我们这些追求财富的人,可以不重蹈老前辈的覆辙。
希望我们这些喜欢阅读历史的人,可以真正以史为鉴,不仅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收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