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发留言说,儿子6岁多了,买了一堆的儿童图书回来给他,儿子就是不看,就要看电视玩手机。
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要看电视,卡通看完一个接一个,不停地看。
要是关了电视,他就不停地哭闹。要么就谈条件,不看电视就要玩手机。
怎么办?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少看电视多看书?
读书写作分不开,我们先来看看最近有一位小朋友写的作文。
这位小朋友在作文里面说:
“爸爸,我一直想对您说:和我玩一会。你只会玩手机,玩完手机就看电视,我真的非常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虽然言语稚嫩,却直指人心,有同校孩子的的家长接受采访说,看完这篇作文后,自己的心仿佛被重锤敲击了一番,震惊无比。
提起文章中的内容,这位家长的儿子也深有感触,甚至掉下了眼泪。
他说,看着近乎依赖的玩着手机的妈妈,他只有委屈和无奈。在他的房间里,摆放着大量的玩具,还有妈妈给他买的一个苹果电脑。
但是,对于他来说,游戏电脑都代替不了爸爸妈妈的陪伴。
很多家长朋友看完之后也都纷纷转发,希望这篇作文能引起更多家长的反思。
反思什么?
反思我们是不是变成了「手机爸爸」和「作业妈妈」。
这是最近在网络上,被网友们玩坏了的漫画。
妈妈是作业妈妈,爸爸是手机爸爸,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情感陪伴,孩子只好找电视手机来交流了。
那位小朋友的作文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切身体会。
一位网友分享说,每次她和爸爸聊天的时候,爸爸的眼睛都盯着电视看,问他他还说正听着呢。还有就是自己的丈夫,说话的时候总是看着手机,还理直气壮的说,眼睛看不影响耳朵听。
有位妈妈分享,当孩子对她说:“妈妈,陪我玩会儿吧!”
自己却总是拿着玩具搪塞孩子:“宝贝乖,自己玩会儿吧,妈妈有事!”
而所谓的事,无非就是刷刷微信看看朋友圈!
而每次看到孩子拿起自己的手机在玩的时候,又会呵斥孩子。如果孩子不情愿,自己还会长篇大论,以保护视力各种理由来教育孩子。
再看看这篇小朋友的作文,才反思自己,孩子玩手机到底是受到了谁的影响?
我们怪孩子沉迷手机电视,同时,我们又切断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陪伴,间接的把孩子推给了手机电视。
似乎我们成年人之间,也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比如,曾在微博上就有个热点话题,假若和一直玩手机的男/女朋友吃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感受会如何?
再换位想象下,如果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动中,爸爸妈妈一直看着手机,孩子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的链接就是这样被阻断的,情感缺少流动,关系不够质量。
难怪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文章开头提问的网友,只是说买了一堆书回来,孩子不看,却并没有提到关于陪伴孩子的细节。
我知道,现在很多父母想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得基本的陪伴,又如何可能滋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这样只会像上面那位网友分享所说,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很可能就是父母带动起来的。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先得把自己变成什么样。
如果你想孩子在某方面产生兴趣爱好的话,最好用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起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热情。
而最能引起孩子对做某事有热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你自己本身也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
比如热爱体育运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很容易对运动产生兴趣,只要父母不逼着孩子去锻炼的话,那么父母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就很容易吸引和感染到孩子。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能够对阅读发生兴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而不是把这个乐趣当作任务。
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并不在于你给孩子买了多少书,而是你和孩子一起看了多少书,而是你陪伴孩子一起去感受了书籍里面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彼此情感的流动而产生的快乐。
有父母的陪伴和情感的滋养,孩子对依恋的需求自然会得到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会得到培养。
因为有链接,孩子便会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也会继续追寻着这些快乐。
他自然会自主的去阅读,去发展他的兴趣爱好,去探索更多的快乐。
这些,都是可以去尝试做到的。
这些,都不会花我们很多时间的。
所以,看完这篇,分享出去,就好好的陪陪孩子吧!
作者:吴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