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离得近,初中的郊游地点经常是去清帝陵之一的西陵,然后回来写游记。不知不觉间,让我对于红墙黄瓦不那么陌生了,看到有时还会生出几分熟悉之感。可能有这个原因,导致我来北京这么多年,也没想过去故宫看看,最近在展出的“千里江山图”,有了一个不得不去的理由。
周天的阳光很好,下地铁之后,随着汹涌的人潮过天安门广场,穿天安门城楼,直到看到了一个不是很醒目的招牌,到了。经过午门检票,穿过厚重的朱漆大门,故宫在眼前展开了风貌,第一感觉是气派,不过有点不能欣赏这种美景了。风很大,感觉羽绒服里的我像一个涨满气的风筝,马上要被吹上天了。除了风,冷空气顺着衣领钻进每一个毛孔,有些不能思考了。
机械的跟着大队伍顺着中轴线,走过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等,越走越冷清,看着青砖铺地的大广场,莫名有一丝落寞,眺望头顶的飞鸟,越发感觉故宫像一个大牢笼,有些体会古代宫女终老故宫的伤心落寞。也有些理解为什么皇帝被叫做孤家寡人了,在清冷的冬日,看着千篇一律的的琉璃屋顶,威严有了,气势有了,但不像一个家,没有父慈子孝,没有夫妻同心。活着的时候,一切都是权谋和算计;百年之后的皇陵,还要堤防盗墓贼的光顾,皇帝不好当,高处不胜寒啊!
离开故宫的时候,又忍不住,去文创商店再看一眼那些有温度的“文化符号”,一位小哥对着孩子说“看到这些做成商品,我真的很高兴”,是啊,这些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以往那些冷冰冰的宫殿和历史,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有温度的物件传达给我们和后世子孙,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和骄傲。
过东门,走进胡同区,蓦然感觉空气中多了几分烟火气。家庭很简单,不在乎大富大贵,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平平淡淡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如果皇帝们能够像那些文创商品一样,带着平和与温度,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或许他们和中国的历史也会改变吧!哎,我这个心情倒有些像写出“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中的聂夷中一样,太过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