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楼氏文化研究会第三届高端论坛代表,下午好!这次我首先要感谢总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到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是一个最普通的交大的毕业生,也是一个最普通的工程师。我来自浙江绍兴,是嵊州人。我能考上上海交大,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在我很早的时候,大概六岁时,我的父亲就去世了。但他曾跟我母亲说:这个小孩眼睛还可以,你将来要培养他,要给他读书。所以我母亲就一直供我读书,于1960年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电力机车专业,我们当时是五年制。1965年毕业后,我就被分到了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当时在研究所,本科刚毕业的我,讲起来还是小弟弟,不像人家59年毕业的老大哥。但我抓住了一个机遇,研究新技术可控硅(又名晶闸管)在电力机车上的应用。
一、楼氏级间调压妙,首创机车无级调
可控硅1957年在美国问世,到58年的时候才开始商业化应用。而可控硅推广到我国时候,已经是60年代中后期了。到60年代末期的时候,世界上不少国家电力机车都采用了可控硅控制了,尤其是发达国家。虽然我们国家起步比较迟,但是从世界水平来讲,可控硅应用差距也不是很大。我们500安的元件在1973年8月15号就装车应用成功了。这个是用了12个500安的可控硅元件,由我主持,将电力机车进行牵引控制,控制4200千瓦的机车。本来的目的是解决调压开关放炮的问题。但是因为采用了级间平滑调压,调压开关和可控硅相结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解决电力机车问题的方法。这就变成级间平滑调压,这有什么好处?因为当时像国外研究的电力机车,多采用两段桥。两段调的话,第一个是功率因数较低,第二个是高次谐波对通信和信号的干扰比较严重。那么我们用级间调压相当于八段桥。一个功率因素比较髙,一个是通信干扰比较低。在这些方面我们有优势,根据中国电力电子技术起步较晚的国情,相当于走出了一条中国发展电力机车自己的道路。
韶山3型是怎么来的呢?在1973年8月15日级间调压成功以后,1975年铁道部开了鉴定会。从鉴定会以后开始推广,76年在电力机车工厂开质量研讨会,要提高电力机车的质量。这个时候全路的专家教授提出来,要用级间平滑调压的方案。这个方案是中国自己的一条道路。这个事情是我自己参加的,所以讲起来理直气壮。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韶山3型是我们级间平滑调压的产物。我作为一个交大毕业的普通工程师,作为楼氏宗亲,我认为这件事对株洲所、对我个人、对我们交大的校友和楼氏大家庭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
有一件要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就是在奋斗路上咱们会遇到贵人。在研究出级间调压后,铁道部机务局机车车辆处处长许国强。他是从第一台电力机车就开始参加组织研究了,是老前辈了,比我们年龄要大20岁左右。我们是73年研究级间调压成功,75年这位领导来参加鉴定。我当时在鉴定会上介绍情况,他把我的名字记下来了,后来推广应用。
到了1988年6月15日韶山4型电力机车开鉴定会的时候,这位老同志在大会里讲了,如果当初没有楼修力这样搞那样搞,我们是不会也不敢下韶山3型和韶山4型设计任务书的。想下也不敢下。为什么呢?因为要有样车证明。那么他为什么讲现在可以下了呢。因为株洲所搞出了这个样车,叫做韶山1型031号车,日日亱亱奔驰在祖国唯一一条宝成电气化铁路上,通过添乘31机车,他们觉得这个车子很好,又先进又简单可靠且符合中国国情。所以我们国家发展调压开关和可控硅相控相结合的级间平滑调压的电力机车,我把它称为级间平滑调压。1988年6月15号的下午,这位老先生赞扬我,他讲我的名字实际上是赞扬株洲所的首创精神,这种创新都是团队作战。若要追溯本源,讲起来应该是从毛泽东主席开始。毛主席57年到苏联去访问,带上了一个我们铁道科学研究院的机辆所长周劢,他提出要引进苏联的电力机车。然后我们跟苏联专家学习搞了这个车子,但是还有好多毛病。但在级间调压以后,我们解决了机车三大件问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中国自己的一条道路。
二,准高机车配电脑,铁路提速立功劳
许国强的讲话给我们所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正好要搞内燃机微机控制,于是所长正好想到我曾在情报室主编过《韶山1型电力机车》专著,代表株洲所参加过牵引动力技术政策的研究。当时这项工作很重要,相当于为研究所再一次新技术开拓创新,开疆拓土。他就要以我为首组织一个内燃机车微机组,要我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同志把把关。我在电力机车控制装置上还是有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应用到内燃机车上面。内燃机车就是以戚厂为主的,东风11内燃机车,这是八五重点攻关计划。这个车子是准高速内燃机车,就是我们那个部长(傅志寰)讲的,前4次铁路大提速的机车。当时我国没有高铁,如果要搞高速铁路,先要搞一台160公里速度的车子。这个160公里速度的准高速机车,首先应用在广深线上。在广深线电气化之前,首先是内燃机车。我们在广深线,京秦线,沈山线,沪宁线做提速试验,在大提速当中,4次遇到铁道部前线总指挥傅志寰。我们把微机控制装置装上去了,给中国铁路大提速内燃机车配上了"电脑”。这种装置还是用的比较好,后来在内燃机车上全面推广。那么在提速以后,首先是东风11内燃机车,一个是东风8B货运内燃机车,每年大概有两百台的生产。这个时候株洲所铁道产品不光微机控制装置,还有整流装置,还有空调装置,压缩机电机等等都搞上去以后,株洲所的产品应用到内燃机车,牢牢占领着内燃机车的半壁江山,实现了株洲所早年多次试图打入内机市场的梦想,这对我们内燃机车电传动技术也是一个更大的促进。
那么我认为我自己感到自豪的,就是和美国GE公司座谈交流内燃机车,而我则代表中方的线路控制组组长,虽然我是株洲电力机车研究人员,但我们在内燃机车领域也有一席之地,这是株洲所的光荣,也是楼氏大家庭的光荣。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们得悉美国人在机车上已经采用了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屏。后来我就对铁道部和株洲所提建议,打报告,所里批准我来组织实施这个显示装置开发。这个显示装置不光内燃机车用了,电力机车也用了。内燃机车在1998年也采用了液晶显示屏,大屏幕液晶显示屏,东风11机车的一个亮点。原来我们在电力机车用的是等离子显示屏,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它的用电量比较大,还是彩色液晶比较好。搞微机控制装置的同时,发现美式有源转速传感器的固有缺点,把转速传器从有源型改为无源型。这个东西为空转保护创造了条件。我长年累月在铁路大提速中,解决 机车冲动问题,功率不能发挥的问题和空转保护失灵的谐多问题,后来同事们说,有问题找老楼,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我心里也会一热。
三、 发扬楼氏精神,为电力机车和高铁发展史研究再尽绵薄之力
在我们研究所成立60周年,国庆70周年来临之际,由我发起,我们中车株洲所召开了两个座谈会。我在座谈会上有两个讲话,主要是一个电力机车,我发表了"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的讲话,一个内燃机车,我发表了"电力无级史为先,内燃微机拓新篇"的讲话。 交大校友会株洲分会和中华楼氏联谊会都来祝贺,尊敬的楼増泉顾问对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一文读后加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倡导发揚楼氏"敬业奉献和创业创新"精神。
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乡农具上都写上"杞国东楼"和"楼xx记",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楼氏家族印记,我长大后牢牢记住了要为楼氏大家庭增光添彩!1973年首创中国电力机车级间无级调速,我在1978年为中国高铁填补信息空白,90年代为准高速列车提供“电脑”参加铁路大提速,为打造国家高铁名片黙黙的作出贡献。这正是我们楼氏敬业拼博,创业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现在年事已高,再以绵薄之力,以亲身经历,展出一些资料,继续提供一些电力机车和高铁发展的历史素材,供楼氏和广大铁路爱好者研究参考,盼能得到楼氏宗亲,楼氏企业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谢谢大家!
楼修力
2019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