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计划总败给非理性的现实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读后感
暑假前夕,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假期阅读的倡议,我积极响应。但一本书,四百二十页,阅读历时两个月,这个效率我也是醉了。但我还是很满足,这种满足就如木心先生说的“好久没有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我也好久没有正儿八经读完一本书的快乐了。其中还做了十页的笔记,写了这篇读后感。
书名很长,《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作者万维钢,一个物理学专家,标准工科男,非常擅长"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以前浏览过他的一些文章,干货蛮多。这本书是他在“得到”APP开设“精英日课”专栏一个时期的内容提炼,现在市面很多书都是这么来的。
书的内容设了八个章节,看似有八个主题,但各章节逻辑性、层级性和关联性并不明显。本身“精英日课”就是一个包罗万象、追求新意的栏目,以此而总结合成的书籍自然在逻辑性上会差些。
书中的内容,大多是作者阅读一些前沿知识文章的读书笔记,加入作者的想法,然后用尽量浅显的方式进行解读,带你认识一个看似反常、实则靠谱的真实世界。看懂挺开脑洞的。但很遗憾,书中很多内容涉及到数理化知识,我基本没读懂。高中阶段因为选了美术专业,彻底放弃数、理、化学科。在我读高中那个阶段,学校会早早文理分科,艺术生参加高考还免考数学,当时看似解脱,其实欠下的就一辈子欠下了。
讲一些有感悟的内容吧,一些章节,我感觉还是能总结一下,还有一些章节只能做些摘抄了。
第一章“高手的心法”,讲的问题都成功学讲烂掉的话题,如自律、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等,话题老套,但解读有新意。
章节开篇的话题就是自律。如何养成自律的秉性,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改对抗为化解,自律不是自虐。思想上首先承认自己的不自律、承认难抵舒适区的诱惑,然后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它。这其实就是让理性慢慢回归的过程,自律最大的困境之一在于:理性时订的计划在非理性情况下无法适用。非理性模式是人进化过程长期积累的产物,力量强大,与其对抗不如和解。
我不是一个自律的人,但我是一直在追求做个自律的人,这在别人看来似乎就挺自律了。一生无为暴露了所有的老底。为了自律,我听了很多关于自律的道理,我想我的失败就是未把学到的理念转化成能够践行的习惯,人单纯靠意志力能成就的事太少,至少我不行。
关于模式,分两种:一种是生存模式,人应该向一些低级动物学习,面对危机,该紧张时紧张,警报解除后,该放松是放松,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动物就很少得抑郁、胃溃疡、糖尿病,这些疾病说起来都是心病。人容易陷入长期的“压力模式”中,很多都是庸人自扰,主要是欲望过多过重所致,背负有的、猜的、自己制造的各种问题多了,积劳成疾。所以要学会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学会放松,但也不能佛系。也就是: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惧未来。
另一种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其实有很多种,比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之类,但作者主要从一个路径对比阐述了“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大部分人都是这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在不同领域会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光看名称也知道我们应该要用“成长型思维”来替换“固定思维”。固定型思维者追求靠成功来证明自己,而成长型思维者却只是努力做了自己热衷的事情而已,获得成功只是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之后获得的附属品。高成就需要给我们追求成功的强大内驱力,而成长型思维给我们面对失败的健康态度。这确实值得警惕,特别是对孩子的态度,自己是个父亲,也是老师。更应该多用“成长型思维”来面对这个变幻万端的世界。
关于快乐,看完这个章节,我突然想起德国哲学家的一句话“人就像个钟摆,总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痛苦,得到满足时无聊之间摇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中的快乐多一些,为了这个愿望大家不自觉地就会陷入追求的痛苦。如此看来还是欲望惹的祸,所以佛总是告诉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但如果按这个逻辑想下去,其实是违反人性的,人也失去进步甚至进化的动力,走到最后就是放下生命。作者探讨这个话题的态度倒是积极的,他重点谈了如何让生活中的快乐多一些、高级一些。
他认为要让自己常保持快乐,首先要学会别把快乐当回事,因为快乐都是短暂的幻觉。人活着是为了体验真实的世界;其次追求生活的多样性。新奇的、不一样的刺激会让我们快乐,这点也有更高级的做法,也就是追求比较深的东西,学问越深越好、事业目标越大越好,每一次的进步和收获都会给你带来快乐。再次就是靠时间间隔,同一种快乐频繁出现就会适应,不觉得是快乐了。间隔一段时间出现,同样会感到快乐。归根结底浅的东西用间隔,而深的东西自带多样性。如此看来快乐必须和痛苦相伴了,不管是低级还是高级的,我很认可这种说法。
达▪芬奇诅咒,描述了一个看似聪明勤奋,实则是好新鲜,怕吃苦,好虚荣、怕竞争、好拖延,怕担当。一生辗转却碌碌无为的人。反观自己,枪枪中的。作者对这类人,提了整改方法:尽快找一个自己喜欢,还有相应天赋,而且能挣钱的事一个猛子扎下去。用这三个条件检索自己的爱好,第一条基本是废话,第二条缺少标准,第三条就尴尬了,自己玩的都是赔本买卖。但浅尝辄止的毛病确实该改了。真正体会到,敢放弃才是大智慧。
这个年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年代,面对海量信息人一度陷入恐慌,我也常在看一则信息或一段文字里发现一些陌生的词汇,有的是因为专业分割障碍,有的却是孤陋寡闻所致,于是常有从一个点蔓延出一大堆问题,然后解决每一个问题,又发现一大堆问题,如此不断延伸扩大,直到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后来想想这就是作者说的概念叫“信息过载”,过载的原因其实还是匮乏。见识深度广度够了,就能发现联系、把握潮流、等待惊喜。
第二章浅显点说就是人该如何掌控命运,高端一些就是如何在各种大趋势中经营自己的小趋势?所谓命运,在命理学上来讲,有两重含义,一是命,指先天所赋的本性;二曰运,指人生各阶段的穷通变化。命论终生,运在一时。命运是个大课题,我年近半百,也没弄清所以然,想不清楚自然也写不清楚。
运气,在高手那叫概率。用了这个词,明显科学多了,心态也会好的多,作者主张我们要拥有一个系统思维,就不会一惊一乍地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为了让自己运气好些,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1、做事多想过程,这其实就是预演,大大提高做事的成功率。不要老沉浸于成功后的幻象,大部分现实会狠狠地教训你。
2、保持外向、包容,积极和稳定的情绪可以使你获得更多机遇。
3、要有复利思维,多做战略思考,然后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第三章节讲述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两者是认识的不同层次。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他们之间相互渗透。作者提取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进行解剖。例如:“丑小鸭定理”习惯感性认知分类的后面,就是理性价值判断,这个定理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分类的客观标准,一切分类的标准都是主观有偏见的。作者劝诫要做个“不特殊论者”,把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起通盘考虑。拥有这个品质,可以避免自己成为巨婴,巨婴的视角就是:自己不高兴了,就说明这个世界有问题。
本章同时讲了迷信与科学,迷信一般是自我迷执,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种思维对待。人面对不确定时容易迷信。迷信最低级的表现就是:求神拜佛,追求好运气。其实从更广义上来说,迷信是从没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没意义的地方寻找意义,没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没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如此看来科学也是一种迷信。如果你只相信科学的结论,这就是迷信,你其实相信的是权威而不是科学。相信科学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方式认知世界。科学承认自身的局限性,愿意甚至是乐于推翻原有的错误理论。如果有一天有确凿证据证明鬼的存在,科学也会接纳这一事实,并修改当前理论以使理论和现实相符。一个有趣说法:如果科学也看成是一种宗教,那么这个宗教的教徒是以吊打自己的神为乐的。
看到第四章的题目“思维中的系统”,把它复制进搜索引擎,瞬间被铺天盖地的相关信息,打的晕头转向。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基本思维方式。只有系统思维,才能抓住整体,抓住要害,才能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置事务。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
拥有系统思维的人,肯定也是真正的学习高手,自我意识非常强大,能够不断去自我实现的人。这样的人通过系统思维给自己构建80%的秩序和20%的混乱。一个问题的出现,如果是有很强的因果关系,那直接用线性思维来解决,通过改变因来改变结果。但这种生活中有明显因果关系的问题并不多。当你发现一个看似小问题,但解决它却要耗费很多资源。多次解决却难凑效,或者是问题容易解决,大家却不愿解决。就得考虑这是系统出问题了。
第五章“智识两难”里面小节内容跳跃性大,要联系起来写非常困难。就摘录一些自己有感悟的句子吧。
1、理性选择需要评估选项,评估需要标准,标准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是会变的。所以谈不上理性选择,尽量在决策上达到不后悔的标准就可以了。
2、每个人都在这世界上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只是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3、任何技能都有一个理论基础,说服力的理论基础就是人大部分情况下是非理性的。说服力就是摆弄人心的学问。再说直白些就是我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事别人对我的看法是什么?我们做的事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改变世人的看法。
第七章:“世界观的悬疑”这个名字就令人费解,里面的内容很多涉及理工知识,没读太懂。我倒是想聊聊人工智能,这个词从出现到频繁出现到铺天盖地,几乎就是这几年的事,看起来很远吗,其实就在身边,我们每天都在和人工智能打交道。按照人工智能的实力,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弱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最厉害的就是机器人下象棋围棋了,这个已经引起人们的恐慌。第二个阶段就是强人工智能,这个级别的人工智能已经能比肩人类智能了,会思考,能计划。到这一步其实就更可怕了,如不控制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到这里人工智能要发展的超人工智能的级别,就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会很快。人类大脑是我们目前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目前像运算、记忆翻译等之类的东西是人类觉得难。但直觉、情感、抽象是目前人工智能遇到的鸿沟。我是相信人工智能发展是没有上限的,所以要尽快立法。否则人类最终是会终结于自己之手。
第八章“胜负的学问”书中讲了胜负之道:比如要用系统来赢得人生,后面还隐隐说了:技术只是影响胜负,运气才是决定胜负。反正都对,就看你自己如何来理解和自洽了。
统观全书,这是一本缺乏主线,大杂烩式的书。但我觉得是一本好书,最大的特点是能开脑洞,增添思维维度。最后就用书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吧。“接近真实世界,真实世界不是故事,也没有主角,没有主题,也没有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