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开始从过去的老师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转向为学生自主的主动学习。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学校模式是200年前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的产物,主要是为了快速的高效的把大量儿童培养成合格的工人。
说白了就是要一群工具人。
但是未来的社会不需要工具人,一台手机就可以连接全世界所有的知识,一台机械手臂可以完成所有的复杂工作,根本用不着人去做某些具体工作。
这种形势下,学校的结构需要如何调整?
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流行的方式是缩小学校的规模。原先国内一个教室六七十人,现在被要求55人以下,甚至有些二三十人的班级,国外更是出现了一批100人以下的学校,很多学校的师生比都是1:5,甚至更低。
毕竟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只有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处好了,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地步。
但是小型的学校也有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老师太少可以开的课程就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不到。
国内有一些学校通过对组织结构调整,进行选课走班,就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几百种课程几千张课表,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提供了多样的课程,要把学生分散开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
但是具体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还要看以后各位教育家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