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还没有到来,我的大学生涯就宣告结束了。回顾这四年的生活,平淡的如水一般,没有突出的成绩,没有丰富的课余生活,仿佛进入大学还是在昨天。我努力的回想着这个地方给我留下了什么或者我给这个地方留下了什么。我想不到,拖着一大袋行李我走出了这个不在属于我的地方。
回去的路途显得格外的安静,大巴上没有嘈杂的声音,安静的让我开始对自己以后的路浮想联翩起来。我们这种普通本科出来的理科男想找个工作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怎样谋求更好的长远发展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人们常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说的真是贴切。我想着回家之后整理行囊去大城市好呢?还是待在小城市磨砺磨砺呢?踌躇之余,突然心理一阵抽搐,才想起来父亲在我来学校之前一直说肠胃不舒服,说要到医院看一看。说起父亲,倒是对他又爱又恨。
父亲是农民,但又不算是土里土气的农民,七八十年代的高中生估计算是现在的大学生了。父亲高考那年落榜了,从此就回到了家里当了农民。再后来遇见我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就在没有往其他行业转行的机会。大半辈子都混迹在乡间的十几亩地里。可想而知,他是具有典型农民的所有特征的。唯独他的种田的本事倒不少得益于他上过高中的文化水平,脑子灵活,学起实用的知识也很快,又可以灵活变通。小时候家里的各种修修修补补,都是他亲力亲为,省了不少的钱。那时候家里孩子多,比较穷,他自己亲自学做木匠的活,给我们四个做了两张床还有不少的桌椅板凳,都是他自己半琢磨半自学完成的。
说对他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他总是偏心的给我多一些。哪怕是自己少吃一点。我读初中那会赶早送我去做县城的班车等等,那些年家里不富裕,但父亲仍然坚持要送我去县城里念书。每次的生活费都给我的相对充裕,还时常的告诉我不要省,上学的时候该吃好的要去吃。没有好的身体也学不好习。读书的六年,可能因为年纪太小不太懂得表达,只是觉得学习好了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所以也就一心放在学习上没有想其他的许多。恨他是因为平时在家的时候,父亲都是很严厉的要求我们的,一有空闲的时候是不能待在屋里躺着无所事事的,总有一些零碎的小事情要做,在家我们都要学着勤快,当然这勤快不是自愿的,更像是一种家风和家貌。父亲一直觉得勤快是劳动人民最宝贵的品质。我常常苦于这样的家风。小学时,想放心回家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正赶上家里收稻谷。偷偷的去躲在客厅看17寸的黑白电视机,还要不断的去调接收信号的天线。刚调好,父亲就带着怒气进来了,只好灰溜溜的去帮忙收稻谷。有时看到关键的时候,也会哀求看完这一段,但每次都是被无情的关掉电源。等上了初中和高中,回家的次数少了。在家的机会少了,但是每次回去还是会“笼罩”在这样的家庭气氛当中。
车还在向家的方向驶去,思绪还一直延伸着。心里总不能平静,感觉像是有什么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