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杰作。作者充满感情和同理心的深入视角,令人深信今后对心理创伤幸存者的治疗会日益人性化,极大地拓展了自我调控和疗愈的方式,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关于创伤及其有效治疗方式的研究创新。作者范德考克通过充分呈现他人工作中令人信服的证据,连同他自己的开拓性探索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证实了身体会记录创伤的经历。除此之外,他开发了一套借助瑜伽、运动和戏剧表演的方法,巧妙地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这个新鲜观点是美好和令人欢迎的,并为心理治疗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
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位于布鲁克林的创伤中心的创始人和医疗主管。他也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教授、国家创伤综合征治疗联盟(National Complex Trauma Treatment Network)的主任。他经常在世界各地教学,主要在波士顿工作和生活。
译者简介
李智,
临床学徒。在法律和精神健康问题的交叉处摸爬滚打。目前旅居荷兰。好奇心旺盛,关注跨文化、社会平等、医疗及精神健康议题,兼作译者。
精彩书评:
壹:
我想在分享里面的一个观点是:接纳是创伤愈合的开始。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后面的疗愈虽然也会有波折,最后还是会水到渠成,终归让过去的成为的过去。
我们的大脑分为基本脑(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情绪脑(调节情绪,体验喜怒哀乐等感受)以及理性脑(学习新东西,分析判断事务等),三者既有分工又有协调合作,从而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需求,感受和判断的正常运作。如果想更好的控制情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是外界感官信息通过内侧前额叶皮层到达意识知觉,神经科学家约瑟夫 勒杜克斯把这称为“上通路”;自下而上是外界感官信息通过呼吸,动作或触摸来传达到达杏仁核,约瑟夫 勒杜克斯把这称为“下通路”。信号到达上通路比达到下通路的时间要多费几秒,而感官信息都储存在丘脑(大脑的边缘系统,将所有的信息都混成一体,告诉我们:这个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如果丘脑出现故障,没有及时将触觉,听觉,嗅觉所感受到的事情融合,而记忆又是分解处理的,当时间冻结,眼前的危险感觉没有及时传达到杏仁核,从而对事件的大小做出判断,身体有时可能已经采取行动了。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神经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转的很顺利,但是创伤事件发生后,有可能有应激障碍(PTSD)出现,这个时候杏仁核和前叶额功能就会发生很大改变,导致PTSD患者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生命我们会有一点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掌控感的时候是最幸福和感觉良好的时候,而大多时候很多事情发生都并非由我们掌控,创伤事件无处不在,或大或小,而每个人对于各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又各有异同。要做到真正理解一个自己以外的人其实是很困难的,更何况面对大的应激事件,那些经历的这些事情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经历过战争的一些人不愿谈及战争,即使他们饱受噩梦,闪回的困恼,性格和脾性与战前已经判诺两人了,还有那些经历过地震,火灾,车祸……的人。
不愿触及,却无时无刻不在的伤痛,成了这些人的枷锁,在遗忘中,在铭记中,在逃避中。创伤先于语言,最后通过“语言”的陈述让往事随风而逝。
作者在书中的一个观点是,当患者可以心平气和的说出事件时,创伤已经开始愈合了。当患者不断谈及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事情,每次都是一次总结和反思,每次都是一次成长,每次都是一次告别,到最后,患者会对那件事一笑置之。能够谈论意味着接纳。接纳了也就是承认那件不好的事情曾经发生过并且发生在患者自己的身上,接纳就是看清患者自己沉迷在那件事情中不能自拔,遭受痛苦和折磨甚至恐惧,接纳就是明白患者自己已经来到了现在,是时候和过去告别,走向新的生活;接纳就是患者相信自己能够在未来生活的更好。
《芈月传》里,秦王给芈月用的就是这招:让芈月不断的谈论与黄歇的种种美好,久而久之,芈月谈及多了觉得无趣了,因为慢慢地她知道她谈的再多也不可能和一个死去的人有未来,那些都是过去了。
在治疗的开始,有些人不愿开口谈及曾经的创伤事件,所以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叫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EMDR)的方法:让患者自己闭上眼睛轻轻呼吸,慢慢转动眼睛回到曾经的事件中,感受曾经的事件,从而慢慢地从曾经的事件中解脱出来……还有写作,瑜伽,认知行为,舞蹈,戏剧等等,都对创伤事件有作用,不同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在专业的治疗师的指导下疗愈创伤,拥抱未来。
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战争,地震,火灾,……个人在家中不受重视,亦或是在学校收到欺凌都会是一个创伤事件,一直在我们的身体中作祟,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工作。而我们怎么选择对待这些事件,就看个人的造化。
突然想起袁了凡的一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接纳和放下,方得新生。
贰:
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从降生开始,就需要与父母、亲戚、朋友、环境交互,学习和了解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技能:如何相互学习、信任,如何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而童年的性虐待、忽视与战争、意外等情况的发生,可能让人们经常感到焦虑、麻木和狂怒,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虽然你很想遗忘发生了什么,但大脑和身体从未忘记事件发生的恐惧。记忆以内在图像和语言的方式刻在思维里,也刻在身体中。即使时隔已久,我们的身体和思维还是会因为微小的危险信号诱发剧烈的负面反应,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当创伤或意外情况发生之后,身体会自然激发战斗或逃跑的本能,肾上腺素分泌飙升,决定战斗或是逃跑。而有些人在这时候会大脑一片空白,事后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创伤或意外能够足够影响人,可能会改变人大脑和神经的生理结构,人们在事后就可能经常陷入闪回。也就是我们的杏仁核太敏感,可能一件小事或是微小的危险信号就会引发剧烈的反应,让人出现呼吸急促、满头大汗的症状。他们成了过去的囚徒。
当前心理治疗的两个流派,一个是用药物缓解身体症状,比如百忧解等精神类药物,可以缓解大脑或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我认为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殊不知身体的这些反应与个人的思维是息息相关的。而第二类治疗方式,是通过谈话、话剧等方式治疗。这种治疗方式通过回顾创伤本身,或在安全环境下通过戏剧、眼动脱贫等方式重温创伤,让大脑自己学会如何与创伤为伴,如何处理创伤造成的影响。人类最痛苦的莫过于爱与失去,因此,心理治疗要做的,是帮助人们“了解、体验以及容忍”生活的真实,包括其中所有的愉快与悲伤。“我们痛苦的最大来源是我们的自我欺骗”。创伤是试图忘记,隐藏自身的恐惧、狂怒和无助。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却能改变身体、思维处理过去的方式。我认为心理治疗的本质是,让人和过去做朋友,真正直视过去,放下过去,而不是逃避。
罗曼罗兰说过“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没有人可以“治疗”战争、虐待、强暴、性骚扰,或者其他可怕的事情本身;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应付创伤在身体、心灵和灵魂上的印记:那种心碎的感觉让你大概会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恐惧失去控制,总是对潜在的危险或拒绝十分警觉,充满自我伤害的冲动,又有闪回的噩梦,让你无法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无法让你向另一个人敞开心扉。心理创伤夺走了人们控制自我的感觉,治疗创伤的最大挑战是重新建立人们对自我、也就是自我身体和思维的控制,不再被过去的事情和感受困扰,不再感到不堪重负、愤怒、羞愧和崩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意味着:(1)找到一种平静而专注的方式;(2)学会面对那些能够触发你回忆的那些图像、思维、声音和躯体感觉;(3)找到一种让你充满生命力、与周围的人亲近的方式;(4)不再需要把秘密保守在自己心中,包括你如何让自己幸存下来的方式。
创伤与过去终将只是不断继续、不断演化的生命故事中的一部分。与创伤和解,与过去和解,与身体和解,就是与生活和解,与世界和解,与人生和解。
叁:
这本书讲的是心理创伤,也就是PTSD。属于心理障碍中比较严重的那种。这种PTSD在患者内部的表现,为闪回。患者的记忆不断被拉回受到创伤当时的那个场景,饱受折磨。而在他人看来,在闪回之中的患者呈现为一种“木僵”的状态,旁观者会发现,患者本人在行为过程中突然定格,然后一动不动。甚至有人保持着惊恐的表情木僵了12个小时。我想《西游记》的“定”和武侠小说中的“点穴”,就是来自于此。我们每个人在突然遭受到刺激时,会进入“打或逃”的模式。这种“打或逃”的应激反应在发生时对于身体取得最高控制权,高于任何情绪和理性反应。而PTSD患者则一直卡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他们一直都在“过去”而无法回到“当下”,他们无法在现实中感到活力。
很多人都把心理问题归结于想太多,然而本书指出,创伤后的压力反应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心理问题,而具有生理基础。实验显示闪回发生时,人脑的一些区域的确会当机。人脑分为三层,最早胚胎发育的爬虫脑,这是最原始的生存掌管区。其次发育的是情绪脑,大多哺乳动物都有这层。在出生后,渐渐形成理性脑,也就是大脑皮层。杏仁核属于爬虫脑,是压力的烟雾探测器,他控制应激反应。而过度的应激反应使得爬虫岛取得控制权,进一步驱逐了情绪脑的控制,使得人变得麻木,从某种程度来上说,情绪脑的一些功能,因为爬虫脑的过度掌控而变的受损。此时会有一种人格解离的症状,也就是脑内一片空白。此时,知觉被关闭,不再感受到痛苦,整个社会交往崩溃,无法从人际交往中获得安全感。
这一的现象解释是:为了应对创伤,以免自己长期处于恐惧中,患者们学会了将大脑的一部分关闭,以缓解那些所以因恐怖而来的内脏感受和情感。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大脑部分也负责产生我们自我意识的情绪感受,于是我们就见到了这些悲剧性的大脑适应:为了不再有可怕的感觉,他们也失去了生命力。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