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官的王勃,人生从夏日烈焰急转到冬日寒冰,他落寞离开京城,开始诗和远方浪迹天涯的生活,好在他以天才少年闻名天下,一路走来仍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江湖地位和人脉,路过四川想起送别的老杜,不知道他过的如何,写下“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寄托思想之情。
王勃浪迹一年多再返回长安,参加科举,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在虢州(现河南省洛阳)担任参军一职,原本以为人生的曲线开始上扬,殊不知更大的灾难降临。有个官奴犯罪,由于心软,王勃将他藏匿起来,后知这严重违法,又担心走漏风声,于是将该官奴杀害,不想却因此而犯了死罪投入大牢。有书记载,王勃藏匿官奴极可能是被人陷害,他恃才傲物又直率,才华锋芒显露难免不遭人嫉恨,所以可能是过节之人给他设下的陷阱,可到这个时候王勃只能怨自己少不更事,由于受他的牵连,父亲被贬官到交趾(现在越南))他也陷入深深的自责,就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恰逢唐高宗大赦天下,他又捡回一条命。
两年后朝廷给王勃恢复官职,但他经历这跌宕起伏的生死时速,又连累年迈的父亲,羞愧自责也深感高处不胜寒,没有继续任职,而是立即从洛阳动身一路南下前往交趾去探望父亲。经过南昌,洪州都督邀请八方文人墨客青年才俊来滕王阁把酒吟诗,王勃只身前往,一篇旷古绝伦、冠绝古今的《滕王阁序》就此诞生。
江西南昌洪州赣江岸边的滕王阁,原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李炎修建的,此次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再次重建这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一则是重振威武,二则是也想借此机会,让自己的女婿吴泽章脱颖而出。由此都督提议,在座各位踊跃参加即兴为滕王阁做序,大家都相互推诿不敢献丑,等着吴泽章表演事先准备好的诗稿,不想这时王勃如清风而起,“我来”!
阎都督一脸黯然,这突如其来的“不识时务者”让他心中不悦,但现场直播只能硬着头皮应许,也紧张关注着,王勃笔走神龙写下一句句,从滕王阁所处位置天文地理到星象、从座上宾客蛟龙腾起、彩凤飞舞文将到紫电清霜的武将、从登上滕王阁青山烟雾楼阁,引经据典。他的思绪飞舞,从狱中出来看这人间美景,周围喧嚣的人、胸中那口热烈的酒、还有那滔滔的江水、远阔的天际,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似画似梦在此时都化成一个个舞动的字跳跃着,每一句都是一副动态的风景大片,到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奇句横空出世,旁边的都督和才俊们被这呼之欲出的飞鸟,被霞光万丈笼罩的巨幅3D水墨震惊了,大呼:夺天地之造化,占尽江山之才气,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其实该滕王阁序的后段以及它的诗,每一句都闪耀着蓝宝石的光芒,他表达了王勃的世界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宇宙无穷,物数有变,登高望远,看天地星空,惊觉空间无限,人生渺小。世事无常,皆有定数,接受不能拿改变的。
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年纪大了更应该有志向,不能混日子;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要放弃。
自己的人生感悟:“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从来没有什么真的感同身受,世界上最懂你的人是你自己。
王勃写完这篇滕王阁序后去探望父亲,返回走水路的途中,溺水而亡,享年27岁。他的这篇诗文传到高宗那,高宗被这凌云之气,携风雷之声的文字而倾倒,快把他找回来,才知道这已成为千古绝唱,他以乘风而去。
他不知道,他的生命线很短暂,划过星空,却像永不散去的绚烂烟花璀璨千古。
现在的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如果你会背,是可以免门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