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如今信息爆炸会让人们更容易找到所需的答案,然而,现实中,被数据包围只会让我们更难做决定。
数据越来越充足,却无法有效的利用数据,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盲”。
一般来说,当人们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时,通常能做出更好的决定。但是,如果面对的信息量过大,就会超出大脑的认知上限,这时我们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或者拒绝接受任何信息。
其实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你去一家餐厅吃饭,当服务员把厚厚的一本菜单放到你面前的时候,你翻了好几遍都不知道吃什么,这时候你就有可能选择离开换一家餐厅。
但是如果这本菜单上不仅把菜品按口味分类,还标注了哪些是招牌菜,哪些比较受欢迎,相信你就能很容易做出选择了。
从图库选择图片
有人会问,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就只能任由“信息盲”的发生吗?当然不是。
解决“信息盲”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逼迫自己使用眼前的数据,把信息转化成一系列问题或者选择。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制造不顺畅”,它需要调动我们的脑筋。
南埃文代尔小学曾经是辛辛那提市最差的小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辛辛那提公立学校组织为这所小学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网页,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等信息,学校老师手上也有很多备忘录和数据表。
实际上,南埃文代尔小学已经走在了教育大数据的前沿。然而学生的成绩却没有什么改变。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90%以上的老师几乎没看过这些数据。这样一来,再多的数据也没用。数据只有在人们知道如何使用的时候才具有变革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必须了解如何把表格、数据转变成自己的见解和计划。
他们必须学会和数据打交道,让数据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
后来,学校建了一个数据室,要求教师在数据室里将考试成绩抄在索引卡片上,还要在硬纸板上画图标并贴在墙上。
这样做的效率很低,但是却很实用。在索引卡片和图标的帮助下,南埃文代尔小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转变不是因为老师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而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获取信息并使用信息。
从图库选择图片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面对新信息,想要从中得到什么的时候,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如果你想减肥,仅仅靠体重秤每天往手机应用程序里发送数据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把这些数据绘制成图表,才有可能在午餐时放弃汉堡而选择吃沙拉。
如果你读的一本书里发现了不少新观点,试着把书放下,然后把这些观点解释给别人听,才有可能把这些观点应用到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数据更加丰富,分析数据的成本更低,把数据转化成行动也更容易。
智能手机、网络、各种手机APP都让信息唾手可得。但是,只有知道如何把信息变得有意义时,它们才能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