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想做一个忠于自己灵魂的作家不容易。
以前成为作家的门槛高。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作家是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好的钢笔和文稿纸加上中指的老茧是作者的标配,埋头写,每天摸一摸越来越厚的稿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我至今都记得自己写第一篇作文的时候在那里一个个爬格子的感觉,格子被一个个字填满了,我的世界也变得灵动起来。我写的第一篇作文名字是《我和雨妹妹》,那个时候听一场雨就只是单纯地觉得雨水好柔弱,那么硬地打下来,化到地上就融入水塘,没有了。所以我叫它妹妹。哪像现在,说到下雨,就一定要和<肖申克的救赎>还有symbolism扯上关系。
那个时候,大家能看到的文字作品不多,虽少,但精。我至今对小学到高中那个年代看过的文学作品记忆深刻,看到什么就能立马回忆起那些句子。就像梅思繁当年坐在新概念作文的考场里,哗哗哗地就把杜拉斯的《情人》直接默了一大段一样。也就是那时候看到的那些句子,深深刺激着自己的感官,才觉得写作是件无比有意思的事情。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也不用强行去掰些什么电影和小众词句,更不用假装去重口味。一切都很自然。
一直到大学里,我都坚持没事写写小作品。那时候码字的感觉真是畅快,看的人也觉得痛快。再后来,我毕业以后,就真的不怎么写得出东西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天赋好像就是慢慢流逝了。
这两年,我努力地想要找回当年写作的畅快感,却发现越想抓住某些东西,它却真的像细沙一样就这么从指缝中溜走了。
前年底,我开始在起点上写文章,可是写了一阵,起点的编辑发私信给我说,觉得我写的不错,想要给我机会签约出版,但是必须保证小说要超过30万字。
我很诚实地说,我这部小说的计划就是20万字,不会再多了。
理由很简单,我从来不相信啰哩八嗦会有什么魅力可言。
再后来,我就放弃起点了。
跑到豆瓣,却错过了豆瓣还有文艺青年的年代。
我开了一个连载,一个专栏。那个连载其实文学造诣相对高些,尚有些编排在里头,却没有人看。然后我开了个专栏,写的是我和我当时男朋友结婚前的一些事情,竟然一下子有了500多个订阅者。
我发现,我在豆瓣最红的帖子,是我写的有关星座解惑的解答篇。
而相反有些真的很好的专栏,订阅的人少之又少。仔细看看订阅人数多的专栏,主题大多是和“如何辨别好男人”,要不就是“女神应该如何修炼自己”,再者,就是情感小故事”我不能恋爱的理由“。
而现在,微信软文大行其道,暴漫风格更吸引眼球。我朋友说,你做文案码什么字啊,图片挑挑好才是真的,因为我们只看图。我写一篇服饰的文案,纯文字的内容我自己写的很愉悦,但发出去后我朋友纷纷表示没兴趣。后来我把开头的纯文字改了,放了两张小李子发福前后穿西装的对比图,他们说,嗯,有意思多了。
这种情况下你叫大部分写手怎么忠于自己的灵魂。
更何况现在是个能以知识和文字换取金钱的年代。
所以如果我要红,写这些文章是不会有错的。
也的确,大家都在写这些文章。
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作家真的变容易了,写个提纲和样章,就能迅速签约成为网络写手。但是信息泛滥的时代,真正赏心悦目的文章又有多少?我反正只知道当年我那种过目不忘文字直接刻到心里的感觉很少很少再有了,大部分的文章,我都是看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许我是太念旧了。
说真的,我想念当年一本书翻来覆去地看然后抱着文稿纸爬格子的日子。
两个字,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