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刻意练习》,我的感悟是:自己以前的所谓“学习”并不是学习,倒是更像瞎闹。我的多数学习动作游离在有效方法之外,所以我的学习效率实在低的可怜,以至于我自己快都要同情那个勤奋但考0分的自己了。
1 本书核心内容
如果只用2个字来概括这本书,那就是“刻意”。就是说做练习的时候,不能随便划拉几下狗刨几下就拉倒,要保持“刻意”。所谓刻意,就是有目标,有考核标准的去练习。
那么问题来了,万一实际上丑的惨不忍睹,自己还觉得美美哒怎么办?有两个解决办,一个靠别人,一个靠自己:①找个导师监督自己,及时给我们纠偏。②自己看观众的反应,给自己及时反馈,然后自我纠偏。——当然还有第三种办法,是前两者的混合:既是导师又是观众的一种人——它就是③加入一个学习群,大家既是彼此的导师,相互点评;又是一群观众,冷眼看看谁不按时交作业。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些我早就知道啦,这本书就这点东西吗?”的确,这本书就讲了这么点逻辑;它的最大作用是帮我们梳理了自己的感悟,只不过表达的更清晰而已。大家不要小看“清晰”这个词,这是一个与飞跃密切相关的词。(“知道”这个词与爬行相关)
2 易错点
读完本书,再反观我自己的学习,还真的是在“瞎划拉”。
易错点①:没有考核标准
例:我写作时,多是凭着自己性子写,写了上交拉倒。我也知道写作的秘诀是“修改一千遍”,然而我根本不修改。我也知道“修改让我进步神速”,然而我还是不修改。有神奇的方法却不用,由着性子来,这就是“不刻意”。我对自己文章的质量不设考核标准,写一篇文章也不关心写作技术因此熟练了几分。
不刻意,不设考核标准,是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的。
易错点②:没有及时反馈
例:我是一名教师。有时候讲课兴致来了,就不顾同学们的表情了,自己一直高兴讲下去。这就是缺少了“及时反馈”。没有同学们的反馈,自己哪里知道同学们究竟吸收了多少?可能自己“脱轨”了自己都不知道。
没有及时反馈,就是不关注效率的表现。效率低,则人生很粗糙。慎之。
易错点③:做事目标性不强
例:我读书时是随性的。问题是我的性格并不高效,随性就是跟随低效。古典老师讲过:要十分功利的读书,至少要带着问题读书。
3 本书不足
书中提出了“心里表征”这个概念,这是本书的基础概念。然而对于什么是心里表征,作者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定义。要知道,不清晰就可能是一场误会,起码无法应用的。
另外,书里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问题是保持“刻意”很累的,这么辛苦的做事,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所以,关键是:如何让自己保持不断刻意练习的激情和动力?
对于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作者给了一般性的解答,全面但不够深刻,可操作性差。例如作者提到利用奖励和惩罚,利用身份认同等,但都是泛泛而谈。
仔细想来,动力问题才是最根本的问题。笑来老师已经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更深刻的解答,参考自由之路的《坚持》那一篇。
4 小结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给出了一个学习方法的全景图,缺点是分辨率不够高。亮点是提出了“刻意练习”的具体方式。
读完本书,一个人的改变应该是从此“做事带上脑子”,就是说从此用科学的方法练习,而不要随便划拉几下。
一句话总结本书:大家过来看,张老师做事又忘记带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