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引领了美国时代潮流的畅销书,曾经风靡美国大街小巷,掀起了疯狂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狂潮!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小说采取了轻松愉快的写作手法,运用第一人称,特别是诙谐幽默的标志性语言TMD。
恰恰是这玩世不恭的语言,体现出霍尔顿对世事不屑一顾的态度,厌倦假模假式的人生,讨厌装腔作势的人们,展示出了霍尔顿看似自命清高,实则把一切世俗都看透的佛系青年的一面,让他无心于世间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虽然他本身表现得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虚度光阴,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凛然正义,是非分明,嫉恶如仇的!他眼里所看到的虚伪伪善,虚情假意,假模假式都让他忍无可忍!唯一停留在他的内心深处的,只有孤独的守望——一份对纯真世界的执着追求!
1.守望者的内心净土
主人公霍尔顿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他心中唯一的一片净土。小说中提到的罗伯特·彭斯的诗《你要是在麦田遇到了我》就是霍尔顿追求的心灵境界。我们只有读了这首诗,才能体会主人公当时内心的企盼与守望!
你要是在麦田遇到了我
罗伯特·彭斯
这里不是家
你却是生长根茎的影子
习惯把自己养在金黄的梦里
我在你的世界练习降落
不谈金钱 权利和性
只开着一扇干净的窗户
折射低飞的阳光
我们成了假模假式中
两尾漏网的鱼
不能跳舞 不能唱歌 不能暴露
在这个季节
我们适合坐在锋芒的背后
幻想给世界灌输一点点酒精
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
我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你
我们要是看到很多孩子
在麦田里做游戏
请微笑 请对视
态度都浮在生活的措辞里
我们都活在彼此的文字里
就是这样一首诗,焕发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纯真的呼唤,引起了霍尔顿内心极度的共鸣!他不愿使自己的陷入到喧哗浮躁的世界中,排斥一切与内心净土相矛盾、相背离的龌龊勾当,痛恨身边假模假式、装腔作势的虚伪人群,看不惯永无休止的、令人作呕的人间欲望!
他的内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他始终保留着那份纯真,那份善良,那份美好,那份执着!
2.守望者的苦痛挣扎
残酷的现实成为他心灵的桎梏。
霍尔顿看不惯学校里道貌岸然的人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逃不脱金钱,酒精和性的纸醉金迷。
他想不明白:人生,职业,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什么目的?是真正的发自肺腑去做慈善?还是为了作秀,为了名誉,为了地位,为了金钱去做所谓的好事?
这不是他想要的学校,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现实。因此他只有逃避:旷课、逃学成了家常便饭,5门功课4门不及格也是必然结果。正是因为他不堪忍受龌龊肮脏的校园生活,所以才选择放弃学习。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霍尔顿的父母也不例外。当霍尔顿3次被学校开除,父母依然没有放弃他,想方设法把他送入了名校潘西。可是,好景不长,霍尔顿再次被学校除名了。其实,父母并不曾积极了解孩子辍学的真正原因,所以他们的爱对于霍尔顿来说简直就是心灵的枷锁!
一方面要面对父母无私的关爱,一方面又要面对不堪忍受的物欲横流,内心的孤独、痛苦、矛盾、折磨让他几近崩溃!他也想拥有美丽而浪漫的爱情,但是却发现纯洁的爱情不过是建立在物欲情欲上的海市蜃楼;他也想获得淡如水的友谊,但是却发现除了金钱,女人和性之外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也想珍惜老师的忠告,但却发现到头来自己曾经最信任的老师有可能是个gay!他矛盾至极,痛苦万分,无处可逃,彻底崩溃!
3.守望者的孤独坚守
也许,只有痛苦过,挣扎过,才能明白内心的净土是何等的难以坚守,才能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方向,不迷失自己!
这条路的艰辛决定了很少有人像霍尔顿这样的傻子去坚守。因为无人理解,因为无人陪伴,决定了他的坚守注定孤独!
霍尔顿最终经受不住矛盾的折磨,他彻底地病倒了,不得不接受精神治疗。或许,很多人认为这并不是个完美的结局,甚至认为对于霍尔顿来说是悲惨和不幸的。然而,我却认为这是再好不过的一个结局。“痛并快乐着”说的大概就是霍尔顿这样一种境遇。虽然病倒了,但他再也不用面对假模假式、虚情假意、无耻下流、肮脏龌龊的残酷现实了!这也许就是他这个佛系青年的“避世”追求吧!
4.守望者的人生哲学
本书通过主人公霍尔顿的厌世、无助、寂寞、孤独的情绪,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浑噩、阴暗、荒唐和淫乱。作者从厌世的角度,引人深入地思考,到底人生是应该做真实的自我,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还是应该假模假式去迎合别人,获得所谓的幸福生活?
主人公试图以自己内心一己之力的坚守唤起世人的觉醒,使他们回归本来的真实,去除伪善的假面,但努力归于徒劳。由于他内心追求无限光明,务实,纯净,本真,但无法接受这样的残酷悲惨社会现实,只能把自己禁锢在理想世界里无法自拔!
书中说道:
“某一类人,他们在一生中这一时期或那一时期,想要寻找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或者寻找只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于是他们停止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未真正开始寻找之前就已停止寻找。”
“你永远找不到一个舒服、宁静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并不存在。”
“你将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惑、恐惧、甚至恶心的,你并不是第一个。”
这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主人公内心无法逾越的问题可以用我们儒家的哲学思想来诠释和解决。我们都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不能免俗,都不可能脱离整体的环境去孤立地发展。正因为有了社会上的污浊之流,才使我们更加追求清冽之气,才让我们有更加努力的前进动力和更高、更完美的人生追求!
我们常说“既来之,则安之”,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时候,我们就只能选择适应并择机而动。所谓“适者生存”,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再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者“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些常为人道的话语无不揭示出人生在世的入世哲学和生存道理!
也许,西方世界里没有这些显而易懂的哲学道理,只有“God is love”的万能上帝。出现了令守望者如此矛盾的人生境地,霍尔顿也只能无视上帝存在,做个无所信仰的孤独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