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温蒂发给我一篇文章,题目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看了之后令我很是汗颜。她在这篇文章里把我当作“正面典型”,不吝逸美之辞狠狠表扬了一番,可我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前年的三月一日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而我最近也一直在反思两年来所走过的路。
当时对我来说,这可不算是一件小事。因为离开校门这么多年,除了因为工作需要之外,几乎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也不是完全没写,最初几年还和同学、家人有书信往来,后来博客兴起时也写过一段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回头看时,和任何一段时间一样,这两年,很漫长,也很短暂。
刚开始写时,从来没敢奢望能写这么久,虽然,已经有好几个月写得断断续续,但是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件事牵扯着,偷懒一段时间后总会又坐回电脑前,并没有把它完全抛在脑后。
不过说实话,我也时常感到困惑,不确定自己到底能写多久。
我的愿望当然是希望一直写下去,但是,我也注意到自己一个倾向,我好像更喜欢在阅读上多花些时间。把应该用于写作的时间让位于读书,其实也是一种逃避,只是听起来好像比追肥皂剧、打游戏之类的消遣更高级些。是啊,人都是有惰性的,谁不愿意又轻松又省力呢?毕竟,和翻书页或滑触摸屏相比,开动脑筋敲打键盘更像是一件苦差事。
写了两年又怎样? 写了几十万字又怎样?只要你写下一个新的标题,一切就又重新归零,以往的经验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一切还要重新经验。这也许就是写作的一个困难所在。
这两天在读李敬泽的《咏而归》,其中独具一格的观点,风趣幽默的语言,总令我忍不住莞尔。我猜想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肯定是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但是,今天又读到他一篇访谈,才知道,即使像这样一位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和评论的人,写作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写是难的,只觉得不如逛街临帖看电影读闲书。写完了是快乐的,重读一遍两遍,顾盼自雄,老夫还是可以的。一年下来算算账,竟也写了十多万字。”
一年十多万字?我好像发现了什么。
即便有所懈怠,粗略计算一下,过去的十二个月,我也写了十多万字呢!仅从数字看,原来表现还不太遭。当然,写作质量上没法和大家相比,毕竟本来就不是一个重量级。
虽然有点阿Q的嫌疑,但是,主动去寻找一些积极的东西,给自己一些肯定和正向的暗示还是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有一段时间,我从不怀疑自己能一直写下去。因为我对自己的耐力有信心,毕竟咱也是经过多场马拉松比赛历练的“老手”了。
两周年,不是终点,只是一个里程碑,一个新起点。
很感谢自己两年来留下的这些文字。正是有了它们,这两年才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两年”。或许这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
我昨天查过百度才知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事情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还是要感谢温蒂的那篇文章,它让我时刻警醒,一定要把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好好地做下去。“鲜”克有终,虽然是少数,但毕竟还是有那么一些人能够“有终”。
我想做那些少数人中的一个,你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