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是一年的端午佳节。
记得小时候,这个节被我们土话称之为“五月当午”。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亲手包很多粽子(话说很多年没有吃过家人包的粽子),煮上一锅茶叶蛋,还要在大门上挂上艾草,以避邪驱瘴,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青气”。
昨晚下班回家,路过房东门口,眼前一束艾草特别夺人眼球,本想凑上去闻一闻,一想到房东那丑恶的嘴脸,便大步走开了。不知道现在家里是否也挂上了艾草?亦或是这样的习俗还在吗?
转眼,离开家已经数年有余。
读书的时候,虽在另外一个城市,不算太远,每年都能回去几趟,最多可以待上一个月。因为离开太久,回到家里,必然会受到公主般的待遇,经常不用起床,饭都会送到嘴边,爷爷奶奶总是百般心疼,生怕照顾不周。到最后,每次快开学的时候,总舍不得离开家,对上学更是产生了小小的抵触心理。可是一到学校,这种心理就变得正常起来,一边学习,一边想家。
等到真正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离家更远,每年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又因为假期问题只能在家停留短短几日,还没来得及适应回家的感觉,又要提上行李匆匆离开。年纪越大,对于离家这种行为便更不能释怀,看着老人驻足远望,充满眷恋的眼神,心都碎了,可还是要一边含着泪一边向前走去。
就这样,家不知从何时起已变成了记忆中的一个点,越来越模糊,但,每每想起来心里都会隐隐作痛,总觉得亏欠它太多却来不及报恩,它养育了我,而我却抛弃了它,是我太残忍,还是岁月真无情?
现在我已成为人妻,又有了一个家,但总觉得有些许陌生之感,时常想起的还是原来那个家,记忆中的那些人。
那里的村庄,寂静安详,被池塘环抱,灵气动人。放眼望去,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郁郁葱葱,还有一条宽阔的河流蜿蜒开来。
小时候,气候不像现在这样变态,雨水十分充足,万物生长。清晰的记得这样一幅画面,大清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顾不上睡眼惺忪,跑到屋子旁边的池塘钓海虾,就是现在的小龙虾,但那个时候并不爱吃,也不为吃,就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也很有成就感。更神奇的是,每每下雨的时候,这种海虾,还有很多小鱼,都会翻出水面,甚至随处可见,简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诱人景象。可是现在, 村子变得萧索,干枯,再也难以找寻池塘往昔的模样。好不让人心疼!时代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呢?
那时候,还有一件开心的事便是和小伙伴一起去田野里,河流边玩耍,尤其喜欢在宽阔的岸边看美丽的花儿,花的品种很多,有紫色的牵牛花,黄色的野菊花,还有很多都叫不出名字,我们不会狠心占有它们,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踩到。如果放到现在,不好说,怕是要成为游人争相拍照留念的可怜参照物了。
夕阳西下之际,我们就躺在高高耸立的岸边,静静的欣赏这片独好的风景。那时候的天是蓝色的,风是柔和的,心是轻盈的,我们从不憧憬诗与远方,因为它们就在眼前,我们身临其境,纯真,美好。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 吞没我在寂默里,我无力抗拒, 特别是夜里, 喔。。。”
想家了,想念那一抹蓝儿和寂静的味道。
每逢碰到挫折受到伤害的时候,这种思念的味道更甚,仿佛家就是避风港,是温暖的怀抱,也一剂良药,就算触摸不到,想一想也是好的。
想家了,却因为离开太久不敢轻易回去。怕面对被杂草层层覆盖的奶奶的坟墓而黯然神伤,“子欲孝而亲不在”,这种追悔莫及的自责与无奈之情在心中交替翻滚;怕看到爷爷年迈体衰却孤身一身的样子却无能为力;怕自己混的不够好而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心中顾虑太多,行动便受了限制。每每都想着要去拨通老家的号码,手指一点就可以做到,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成行,并不是我冷漠,而是害怕,害怕听到那熟悉的,微弱的近似祈求的声音,“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啊?” 而我却不知道如何作答,只感觉有种东西在心里乱串,直逼眼角。
我不喜欢说我忙,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我们不是国家主席,更不是第一夫人。我只是害怕,害怕面对一切脆弱的生命,一切即将消散的东西。这又和死亡没有直接关系,怕的是只能眼睁睁走向死亡的征程。
前几天,小妹说,暑假回家要去照顾爷爷,我很感动,也很感谢她,我没有做到的事,她都做到了,她比我有良心。
“找时间回来看看咱爷吧,难道你想再体验一次“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苦吗?” 我无言以对,但却痛彻心扉。
是的,内心最痛的地方被她击中。我知道我终要面对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