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桐都维
个人观点:房子本质上的用途,就是给人民群众住的,砖块累计起来遮风挡雨的地方,房子除了住,没别的用途,这才是房子的概念。
又不像汽车,能到处跑,也没有电脑通讯设备可以聊天玩之类的。
房子只是处在一段时间内,它的社会价值蓬勃发展,造成了价格上涨趋势。
我家里都是做装修的,我本人目前也在做装修一行,从建筑行业尤其是家装行业,是最能接触到这种感觉。
从房地产行业创造的价值来看,它创造了无数的岗位,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从事这个行业,他是木工。我的很多叔父们也大都从事这个行业,或泥工,或水电,大体上都离不开这个圈子。
他们那个年代,赶上了改革开放,正处在国家各个行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初始阶段,经过时间发酵后物价开始上升,经济逐渐养成,渐渐成长起来。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乡村转移去打造城市。
农民工除了为大量的工厂做了贡献外,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了房地产付出了很多很多,包括一些无形的潜力。
很多人因为这一波发家致富。
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房地产,从而加速了它的生长速度。
08年以后至今十年,房地产的进入爆发式增长,我身边就有例子,我妈说她以前的同事,吃顿饭功夫,原本拼凑的24万能付房款的,就耽误几个小时房价涨了一截。
他们那个时代才是房地产快速发展的一段时间。
但任何事物它都有一个周期,有上升必然有下降。这是无法否认的,老祖宗都说过,物极必反。
从某方面来说,咱们看到大佬李嘉诚、王健林,马云等等这些成功人士预测房地产的未来。
前两位都是靠房地产发家的,曾先后登上华人首富的宝座,虽然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称呼,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都为他们积累了海量的财富。
不要说什么都是压榨老百姓之类的言论,人家有眼光,有胆识,自己没眼光没胆识只会羡慕嫉妒恨,有啥用?就是骂破了天,人家也照样花天酒地辉煌在在。
人家预测了房地产市场后,有些人不愿意相信他们说的话,但是不妨换个思路想想,假设你在哪个位置上,你会怎么做?
房子一直都在上涨,没理由放弃?房地产在他们有些人眼里,就是印钞机啊。
但是为什么他们会放弃印钞机呢?
李嘉诚先后将旗下产业分批次卖掉,王健林在当上首付没几年后也着急忙慌的脱手房地产,甚至马云在座谈会上说过:“建林急于/需要转型,我能理解”。
为啥转型?
赚钱好好的为啥转型啊?
他们转型的真实意图,我不知道,但我猜测房地产行业在他们眼里赚钱速度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慢,不值得消耗时间等待或者担任风险。
毕竟在他们眼里时间就是金钱。
身处他们那个位置,上面的某些想法和规划,他们有一定的渠道提前得知一些态势,手底下有人才进行分析和数据运算,包括历史分析,历史上是否有类似的状况,预知后尽量规避风险,这样也能模糊分析一个框架来。
我也常常在网上能看到一些数据,比如说经济周期,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拥有着不同的经济周期。
有的三年五年,有的十年八年,有的几十年……
房地产他的经济周期没人能说一个大概来,这牵扯的因素太多,只能预估,不仅和国家政策形式息息相关,也要看全球性经济发展,包括人口收入。
我个人认为,就跟玩游戏一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它的城市化发展基本在这些年都升级到MAX了,再往上搞等级到头了,涨的只是经验值。
至于其他还处在低等级的地方就看国家想怎么发展了。
但发展也要考虑一下,底层人民的购买力是否充足,举全家之力,甚至消耗未来几十年的金钱来满足当下,我个人不是特别赞成,因为风险全是我们担着,那些贷款买房的人还要还三十年房贷的人,他们担的风险太大了。
我觉得,买房要看自身条件,需求,和市场条件。
就像李嘉诚说的,你买来住,贷款没问题,但不要炒,这是当下环境。
需求买来是住的,也别买价格太高的,量力而行。
现在出现的就是大部分人民群众收入和房价出现差距较大,诚然有人借机一步登天,但那是个概率问题,重要的是胆子,大部分人没那个胆子。
那些贷款炒房子的,他们没有团队计算过经济数据,纯粹看运气。
这就看老天爷青睐谁了。
我认为那些大佬们可能提前或者计算了数据,能避就避,避不过去就尽量减少亏损,大佬们有实力抗。
现在购买人群不是那么多了,而且90后有的家里就一个人,他一个人结婚,有的父辈们给他买了房子的,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对房子的需求并不是太渴望,而且生了孩子后,他们对买房的心就更不用说了。
拿我家来举个例子。
我爸兄弟姐妹7个,十几二十年前也就是我们90后刚出生那些年,家里除了农村有房,城里都没房的。
现在,大姑家的两个哥哥,大叔家的哥哥姐姐,二叔家的哥哥姐姐,三叔家的姐姐,四叔家的哥哥,包括我在内,还有姑姑家的哥哥姐姐。发现没有计划生育开始人口的变化了吧。都是一个人。
现在呢,都有房。一人一套。甚至有的一人两套房,怎么讲呢,结婚对象也是独苗,我哥我嫂子他家也有一套房,理论上这房子都是父辈们打拼来的,不是拆迁的,都是老家房子,但最后都是我们的。
我有时候想啊,我哥我嫂子一人一套房,这就代表着,我侄子侄女一出生就有房,甚至两套房。若干年后,他们有能力当然会自己去更好的地方买房,没能力也没关系,也有房住。
从这一点看,马云说的也不无道理啊,房价如葱。
孩子们有房住,你把房价抬那么高有屁用,高了我不买就好了呀。
而且他们从小就有房,那么观念里对房子的情怀就没有那么重。
所以我们对房子的需求心你说大吧,也没太大,现在是怎么想的呢?买房就是为了赚钱,之前能赚钱的房子买不起,现在更买不起,于是观望中。
期望着你掉下来再买,这个心理认同吧。
这样引发的问题太多。
还有一个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中国人口正在加速老龄化,我父亲那一辈逐渐年老,他们就是时代的劳动力,等他们这一批过去了,中国劳动力需求正好卡在我们90后一代。从我家族就能看出来,计划生育人口直接砍掉一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想想看,之前一代人一家七八个兄弟姐妹,突然脱节了,就剩一个了。
这一个独苗苗,他所处的时代人工劳动力就会锐减,介时,劳动力成本就会增加。
拿富士康来说,它几年前就在优化工作程序和步骤,尽量减少人工成本。
它很多劳动力正在逐步被机械替代。
劳动力减少是真在上演的事实,当没人去做这件事的时候费用增加,成本上升物价就会上升,物价升,循环回来工资就得涨。
企业不会真让你工资涨的,你工资涨了他就赔了,没人就用技术代替,智能化,机械化,竟可能减少成本,人也会出错,机器也会出错,但技术到位了机器的出错率是很低的,而且机器不用休息,不用交社保。
建造机器是昂贵,但能节省时间,管理和成本,还能提高效率。
所以,我个人觉得,从职业方向来看,老一辈们常常告诫的“一技傍身,走哪儿都不会饿死”,这句话会有极大改变。
在我看来,如果只会一种技能,在未来极有可能你会饿死。
像我爸干木工的他们,十几年前,接一家活,桌椅板凳,床,柜子等等木工活算一起不少呢。
现在呢?家具厂一键定制。这一下子木工活少一半还多。
现在木工除了吊顶,扎隔断,基本没活了呀。
而且你的技术还要考虑下会不会被机器替代,要知道现在技术发展有多快,用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来形容不为过。
就说瓦工吧,可能你觉得这活脏,苦,累,没人干,一天到晚蹲着,累的要死要活的,而且你毫不担心你会被人替代,那你就大错特错。
因为过不了几年,瓦工人数的下降会导致技术的再次改革,或者升级。
可能有人说没人愿意花钱发明机器的,我觉得想不到的事情多着呢,技术的改革就是商机,隐藏的巨大商机。
就看谁愿意去做,去折腾,你抢先一步,你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瓦工是家装工种里最累的活,也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如果某一天有人把瓦工的活能用机械技术做到位的话,那正统的瓦工也就退休了。
也许以后贴砖都不用水泥。
这就是时代前进的脚步,跟不上就被淘汰。
给我映像最深的两件事:滴滴等打车软件没出来前,很多司机可能会想,一款软件出来关我屁事,结果出租车司机死都想不到自己的行业会发生什么,
经过腾讯和阿里的大战,出租车司机那段时间不好受吧,差点没把出租车行业给饿死。最后国家才出台政策措施。
另一件事,17年国家查环保,明明整治大气排放,那个时候工人谁想得到这和工人有毛关系啊,是不是?我又没车。
结果全北京的工地,不论家装工装,一律停工,几个月不开工,多少工人陆陆续续几个月没活干,提前返乡。
多少家家装公司因为资金问题死球了。
武侠小说里隔山打牛不是虚说。
万一哪天自己所处的行业与当下的政策相悖而驰,被瞄上了,别说反抗了,后退都退不掉。
古时候是一条路走到底,在这条路上修为越高越厉害,大不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不说政策,千里之外两个家伙打架,然后你极有可能内伤死了。
所以不管是什么行业一定要为自己的职业未雨绸缪啊。
PS:各位看官,认同的话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