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日听一同事兴冲冲地说:《我的前半生》马上就要结局了,不知道他俩会不会在一起,要是我,早就义无反顾地在一起了,反正时间久了,唐晶总会原谅。
我向来不喜在办公室与人争论,这番言论却让我瞬间气血上涌。夏日昏沉一扫而空,我忍不住开口道:渣男。
这位同事显然非常诧异,要与我辩一辩。
几个回合下来我理清了她的思路:反正贺涵也没爱过唐晶,对于男女主来说,他爱我,我爱他,为什么不可以在一起。
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极其充分又充满了悲壮色彩的理由。
02
“爱情是最重要最伟大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为它让道。”这种思想在琼瑶剧里很是常见,更确切地说,这种主题起源于琼瑶。
这唯一的主题颇具神力,于是琼瑶剧里破坏别人家庭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是真爱;
姐姐妹妹互相抢男友也没关系,因为她们心里爱情大过天;
男主结婚了也没关系,因为他可以先认识女主,老婆只是阻碍她们在一起的阴暗配角。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今回过头来看,满满的三观不正气息。
但它们的入侵却给了大多数观众一个错觉:爱情面前无对错,不需要克制,不需要冷静,因为男女主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至于其他人的喜怒哀乐,没那么重要。
03
《我的前半生》打着亦舒原著的名头,内里却仍旧是琼瑶剧的内核。
从一开始为了给女主制造机会,给唐晶安排了两个特别别扭的设定:身为一个 聪慧的女精英,她不懂闺蜜和自己男友间要避嫌;恋爱十年,却为了莫名其妙的工作竞争让两人的感情陷入僵局。
于是,代入女主的观众们,被编剧潜移默化地催眠了:没关系,他们不是真爱,没关系,我又没主动,是闺蜜自己把男人送上门的。
这样,自然就可以得出我那位同事的结论,那是编剧想灌输给观众的结论,琼瑶式的,不负责任的,荒谬的结论。
04
剧播没多久时,我曾就罗子君的问题写过一篇文(),很遗憾,那时我未曾预想到此剧后续的发展会影响到不少人的爱情观,友情观。
我在那篇文中写过,关于女主前半生靠男人,后半生靠另一个男人的主题思想问题,亦舒从不讳言。
但小说不止一次强调:女主极其漂亮,不需要养孩子,所以最后被另一个男人养,和她保持着少女的容貌绝对脱不开关系。
是的,亦舒就是这样的冷静残酷,即便是一直靠男人,也只有绝色美人才会有这样的好运气。
电视剧却试图在这上面裹上一层真爱的外衣,成就了一出中年玛丽苏闹剧。
更可怕的是,编剧还让男主否定了自己过去十年的感情,遇到女主,才是真爱。
这种套路是否很熟悉?不只是琼瑶,这是所有言情剧的套路,为了证明真爱的不可阻挡。
05
前几日我爸与我视频,一边还津津有味地看此剧,我告诉他不想看女主抢闺蜜男友的戏份,早已弃剧,我爸竟然说:这种事情现实中不是挺正常的嘛!
我一时气结,看吧,这就是国产言情剧常年给大众输送的价值观:女人们为了男人,可以置友情于不顾。
男性观众更是耳濡目染,将女人的友情视作极其不可靠的东西。
写此文之前,我曾努力思考有没有一部国产剧曾认真讴歌过女性的友谊有多深厚,竟然一片空白。
可现实却是,活了近30年的我,从来没有因为男人和任何朋友反目过。
我也从未听闻身边认识的人有过这样类似经历。
如果真有人遭遇这种事,恐怕是不小心把一个眼中只有自己的人错当成朋友了吧。
朋友们的男友或者老公的联系方式,我一直尽力避免知道。
我和他们相见的渠道只有一个:闺蜜在场的情况下。
这样的基本常识,罗子君不懂,唐晶不懂,贺涵也不懂。
06
为什么?因为编剧想让一切看起来是命中注定,是缘分使然,没有任何人为痕迹。
啊,又是琼瑶式的缘分天注定风格。
只是这“天注定”未免人为痕迹太重了点,唐晶总是关键时刻抽不出空,罗子君总是在那种时刻出问题。
于是,唐晶毫无分寸感地一次次派出自己男友,充当解救闺蜜的骑士。
罗贺二人,也丝毫不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妥。
要知道,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相遇,本就没有那么稀松平常。
遇见一个人,就算一见钟情,也往往需要主动去制造再次相处的机会。
如果真的有一点做人的原则和分寸,如果真的在意自己的朋友,就不会让一次见面的好感演变成无数次“机缘巧合”下的越陷越深。
之前有次和一友人谈论此问题,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哪有那么多身不由己,不过是故意成全自己罢了。
是的,不过是太爱自己,于是放纵自己,伤害别人,末了还要给自己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真爱无敌。
07
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情,亲情与生俱来,爱情轰轰烈烈,友情细水长流。没有哪一种情感更高一筹,它们都是维系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位朋友前些日子看剧看得入迷,问我小说里贺涵究竟和谁在一起了?我说:小说里没有贺涵这个人存在。
这大概就是优秀的作家与追求收视热度的编剧的区别吧。
编剧又何尝不懂友情之珍贵,不是随随便便一个爱情就可以破坏的,但她依旧选择给贺涵安排了一个闺蜜十年男友的身份,只为博一个可以被大众讨论的热点罢了。
她当然不在意,有些观众早已不小心自我代入,认同了这本应过时的,琼瑶式的价值观。
艺术创作不必有太多限制,但我始终觉得,一名创作者,始终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作品,应该有一个值得尊重,经得起推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