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语感及听力之我记
英语,总是个让我们有爱又恨的东西。
我们爱它,因为真的很想学好它,因为它真的很有用。
我们又恨它,因为学了那么多年,还是哑巴英语。
头大!!!
如果说上学时学的英语太应试了,为了应试真是什么怪招都用过。
比如说刚开始学单词,不会音标,大家发明了一种“听音配字”的方法,用各式汉字代替音标告诉自己这个单词的发音。
毕业了,想考个含金量高的口译证书,发现在听力速记方面就是没法突破。要么跟不上速度,要么速记完了自己也没看懂记了个啥。
好吧,十多年的时间,我都把英语没学好归咎于自己身体原因,手脑不协调,对语言不敏感。
不成想,十多年后,我终于开了窍。
我终于发现不是我身体有问题,而是意识没开化,没有找到学习语言的那把钥匙,功夫没有用对方向。
那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改善英语学习的处境?
一.语感是学好语言的重要根基
1.语感凭什么这么重要
语感,到底是个什么东东?说白了,就是能让你感觉学习的这个语言就是自己的母语。很微妙,但非常重要。
我们从小说话,不用刻意学,就会说,因为耳濡目染,通过身边的环境就让你处在这样一个感觉系统中,所以很自然就可以认知、接受到自己的母语。而学习其他语言,为什么难?难就难在没那样的环境,没法让它自然地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如果说的专业点,英语语感又称英语思维,是人脑不经过逻辑翻译策略,直接把语言和语义进行非意识转换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当我们听别人讲汉语时,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而不是先分析语法和每个词的意思,这就是大脑语言中枢 的作用,也就是语感。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如果你语感够好,那么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即使你不知道很多生词的意思,一样可以掌握比较精确的意思。就像汉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你很自然就明白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大学有个同学,考试真是垫底的,英语课基本不上,四六级都没过,但人家居然为了女友考研,而且考研英语居然考了73分。我的天!考研大军那么庞大,劳心费力、起早贪黑地背了成千上万个单词,也不一定能考那个分数,他一词不背,这个结果真是看傻我们这些拼命背书的人。
后来知道真相,我们更无语。他居然,居然只是喜欢唱英语歌(不过他的英语歌唱的是真的好),就凭这一爱好人家考上了研究生。
那时并没意识到是语感的问题,等后来看的多了,学的多了,才发现他才是事半功倍的聪明人。他自己也许都没意识到他掌握了学语言的精髓,但这个却实实在在帮到了他。
2.怎么训练语感
既然语感这么重要,怎么训练语感呢?
(1)英语的环境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抓住一切到英语环境的机会。
如果你是985/211毕业的,或者外企认可的高校,尽量去外企工作。虽然外企也常被诟病是中英掺杂的环境,而非真正的纯外语环境,这也有情可原。毕竟人家是在中国啊,毕竟大部分员工都是中国人啊,中国人跟中国人在中国还一直说外语,总感觉有点奇怪。但也不能阻止人家秀一秀啊。而且日常工作中的邮件沟通,与外国上司交流,到国外总部开个年会啥的,这总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如果不能进外企,现在也还是有很多可以跟外国友人沟通的机会。比如大学有英语角,网上可以认识几个外国朋友,没事语音聊聊。
机会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寻找。
即便没有机会,也可以创造机会。
机会不等人,唯有人自己去寻找。
(2)训练方法
既然语感就是一种思维,一种不需要经过逻辑翻译就可以直接转换的思维过程,那么找对方法就很重要了。
为什么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连个简单的英语对白都听不懂?
也许你尝试过大量看原声电影,大量听录音带,可是发现依然没有什么进步。
很不幸,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后来在朋友圈看见有朋友在使用BH阅读,天天打卡。不禁想了解这个朋友在学什么(对于好奇心强、爱学习的人来说,这就是通病。不过现在那么多的知识付费APP,不就是把这部分人精准的作为自己的目标群体,才有盆钵满赚嘛。)
看了之后,自己也下载了一个,阅读内容是经典故事,每天几分钟的阅读,每天坚持,阅读完有习题测试你的阅读效果。
开始,我还是沿用原来的老方法,就纯粹是用眼看,边看边不自觉地去翻译成中文,结果我发现没啥效果,跟原来一样。
后来,在那一期班的老师讲解下,才发现BH阅读提倡“边听边看”。
“听”的过程就是训练你的语感的过程。音频有慢速、常速、快速,我一般都是直接用快速。因为快速更贴近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语速水平。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你不会再想必须要翻译成中文了,因为也没那个时间。第一周可以觉得有点困难,但到第二周,你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了。因为听的时候,会不自觉将听到的内容直接转化为图像,会让自己不自觉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很多单词不认识,没关系,不要着急去查,因为当你真的进入“听”给你制造的一个情境中的时候,那些单词所代表的东西自然就出现在你的脑子里。再过几周,你会发现“快速”的音频都无法适应自己大脑的运转,需要更快才能跟得上大脑对图像的转化。而且你再去阅读英文期刊,发现真的很简单。
在此,我不是为某款产品打广告,只是告诉大家一个训练语感的方法。任何你能找到的边听边看的资料,都可以成为你的训练材料。
方法再多,如果不用,都只是纸上谈兵。
其实方法不需要多,当你找到一个方法后,就用这个方法至少坚持几周,大脑本能就会告诉你这个方法是不是适合你,到底有没有用。
二.听力需要大量痛苦的训练和长期的坚持
1.99%精听
训练听力找对方法很重要。
在英语学习方面,我一直的痛点就是听力。那时候每天都在练,都在听,可是总发现跟没听过一样。要么就是听不懂,要么就是听懂了但记不住。脑子里总在翻来翻去,总觉得要翻译过来才能理解。因此在听力中人为地多设置了一道障碍。
如果能够将听到的直接转化为图像,这样信息采集能力和效率都会提升。可是由于总是不自觉地将听到的内容先要翻译为中文,这样人为的拉长了采集信息的时间。因而永远在错过下一句。
如果你真的想打好听力这一仗,请做好准备,这不是容易的,甚至是痛苦的。(也许这因人而异)
上BH班的老师说,她有个同学雅思听力8.5分,他用的方法就是每天精听至少4个小时,听到头痛为止。
如果你要应付各种英语类考试,那拿出历次考试真题的听力资料,“精听”。
泛泛而听,是听不出效果的。泛泛而听1000份资料,都不如精听一份资料效果来的真实。
精听,有人选择跟读,或者边听边写。
我自己喜欢的方式是,先泛听一遍,听梗概。跟看书一样,先看下大纲,勾画内容轮廓,梳理内容逻辑。当然泛听一遍有可能什么都没听懂,就更别提大纲了。
不管这些,下面就是精听。听一句,跟读一句,写一句。听不懂,回过来再听。
这样听几遍,如果还是有几句或个别单词就是听不出来,再全文听一遍,把这些听不懂的放在文章中去感受一下,这时候用到了语感,通过上下文推敲,这部分可能是什么,再细听这些最不易听懂的部分。
刚开始,一篇资料至少怎么也得听几十遍,你才能得到你心中相对理想的效果。
最后,跟原文对照,听不懂的地方问题在哪里,听错的地方问题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记笔记,加练,总结。
比如我的主要问题就是连读、破音听不出或听错,长句理解方面还是有问题,还有生僻单词。(在此提醒大家,不要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任何单词离开语境记忆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好在阅读中记单词。熟词生义的要特别注意,对于这类词,手一定要勤,多查字典,多积累。)
不要强迫自己必须按照别人的方法去做,知道方法的精髓即可,具体操作自己试下来一定可以找到最有效而且不那么痛苦的方式。
2.坚持
找对方法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坚持”。唯有坚持,方能见成果。
再好的方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是没有效果的。
而坚持,最怕的就是你想要的太多。重点越多,也就越没有重点。
所以我一直提倡的是方法要精简,两到三个了然于胸足矣。
有人说每个行业或知识领域,你给够10000个小时,都可以成为专家。
也有人经常参加XX21天挑战,据说21天坚持做一件事,就可以让这件事成为习惯。
不管是21天,还是10000个小时,我的观念都是,你想做的,你感兴趣的,就一直坚持下去。
我一般是以月为单位做一个打卡表,很多时候我并不喜欢依赖电子产品来记录,虽然他们设计出来就是为了省时高效的,但我更喜欢自己抽出一个时间,亲手去做一个打卡记录表单,一边制作一边在整理,一边整理一边在优化。完成后,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事情上的思维特别清晰,亲自制作这个过程让你不断在强化自己做这件事的信念感和成就感。这对于你做一件事是个非常好的开始。而当你完成自己一天的目标后,你在自己的打卡表上用笔郑重地画出那个√,更进一步加强了你的成就感。
《奇葩说》里高晓松曾针对《如果有个按钮能看到伴侣有多爱你,你要不要按?》这个辩题说,“科技的进步一直带来一样负面的东西,而且还在加速带来,就是消解人灵魂的力量。”
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本身就需要给自己一个很强的信念支撑自己,而过多地依赖电子产品或效率APP工作,会消解你的信念感。
曾经我也是个方法论患者,喜欢研究各种大咖牛人的方法,还做了很多整理笔记。翻开笔记,针对某一项的方法可能多达十几个,可是这些都用了吗?效果怎么样?
事实上,方法越多,意识越容易受到干扰,坚持就成了一个空头支票。
别人的方法永远都是别人的,可以参考,但如何转化为最适合自己的,需要你的用心和践行。
最后,让我们以巴拉克﹒奥巴马的话一起共勉,
“如果我们总是等待某些人或某个时刻,那么改变是不会发生的。我们真正等待的是自己。我们寻找的改变就是我们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