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幻觉的观念解放了人类的头脑,使人类可以发现或揣测那些(因为非物质而)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感的实体,人类靠感官不可接近它们,但通过其他方式却是可以的。接下来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无形的存在赋予世界生命,或者寄生在感知的事物上使其变得鲜活。 尽管有一些肤浅的诋毁,称精神信仰只是原始头脑的胡扯,但精神信仰是早期观念史上颇具洞察力的一步。人们一旦开始拒绝感官世界,就会开始猜想存在一些生命力,让风速加快、水仙起舞、火苗闪烁、潮汐变换、落叶褪色。从比喻角度来说,我们依然采用拟人化的方式谈及宇宙——这是早期思想者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我们这般讨论它,好像它拥有生命。大地呻吟,烈焰跳跃,小溪低语,石头见证。
科学从我们称之为“非生命”(inanimate)的物质中剥夺了精神:“非生命”的字面意思是“非精神”(non-spirited)。然而,与此同时,无实体的灵体或“精灵”的概念却广为传播,在西方思想中体现为大家熟悉的仙子和恶魔,或者不太熟悉的女妖和水怪。即使在崇尚科学的所谓复杂成熟的社会,它们仍然漫游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精神”最初在被人们觉知时,是以难以察觉和令人意外的方式被构想的。对于那些可以想象精神世界的人来说,精神代表了生活视野的突破。以前在物质世界里生活受到种种约束的生物,现在可以在有着无穷变化、无穷变数的未来中畅享自由。一个鲜活的生存环境比自发唯物主义者居住的单调宇宙更令人兴奋。它唤起诗意,引人敬畏。它抵抗灭绝,幻想不朽。火可熄,浪可破,木可伐,石可碎,但精神永存。精神信仰让人们在要干预大自然时徘徊犹豫:万物有灵论者会在连根拔起一棵树或杀死一个生物之前,请求其灵魂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