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面临选择,那么如何可以做出更适合我们的决定呢?
001 不要在冲动的时候做决定
冲动的时候,往往不是理智在控制你的大脑,而是情绪。此时,我不是原来的我,我只是情绪的奴隶。我们真的要让情绪来做决定么?
如果情绪靠谱,也没什么问题。但情绪的特点就是来去无踪,无有恒性,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我们根本无法预见或控制TA。所谓的情绪控制,本质也并不是我们控制了情绪本身,而是一个人通过觉察,不断提高心力,从而掌握了觉察情绪,调伏情绪的方法。
情绪的另一个特点是注意力限制。情绪来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在引起情绪的点上,其他东西都看不到,被我们的大脑选择性屏蔽。注意力产生思考力,无法关注,即无从思考。因此,冲动时候我们往往只能想到某些方面,并且经常有无解感,无处容身。大量自杀心理研究表明,自杀者在自杀前夕,就处于注意力局限的状态。此时他们的眼前除了死亡,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因此,不要在冲动时候做决定,我们所感受到情绪往往只是脑电波刺激的产物,并不能代表客观真实的需求。
002 保持正知正念
保持正知正念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第一步,全然关注当下。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饥来吃饭困来睡。不仅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还要吃得知其味,睡得深沉而踏实。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做决定是一个脑力活动,需要耗费我们的能量,因此饮食睡眠正常,至少能够保证体能在线,而体能在线,才能保证思考力在线,不至于做出出格的决定。
第二步,全然接受。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我们要承认,是人,总有能力的边界。接受,不代表妥协,而是顺应势能。通过接受的过程,我们能更好地认知自我认知外界,让内在和外界达到更好的平衡。
全然关注当下和接受,会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保持正知正念的人,总能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让自己更从容地在世界上生存。
003 突破思维局限性
我们陷入所谓两难或矛盾的境地,在A和B之间摇摆不定,即使使用SWOT分析法提供理性分析结果,也不足以推动我们下定决心。
遇此境地,不妨试试退两步,把维度抬高些,尝试换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原本想要解决的问题。
譬如“要不要辞职换工作”,现有的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新工作也没有特别吸引人,也伴随不确定性。如果一味在这两点间纠结,思考再久也不会有真正笃信的答案。但笃信很重要,TA是我们前进的根本驱动力。
不妨拉高问题的维度,不要仅局限在换A还是留B的选择题上,而是问自己:为什么我想辞职换工作?我希望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答案也许是长这个样子的:
现在的工作做做也还行,但收入不高,希望提升收入。
现在的工作未来没什么晋升空间了。
现在的工作环境太压抑,同事领导间关系不融洽,很别扭。
等等······
然后,我们要继续追问:
你希望收入提高到多少?
你希望的具体的晋升空间是什么样子的?你希望几年内能够实现?
不融洽是会影响到你么?你希望的是一个怎样的工作氛围呢?
等等······
不断深入地追问,最终找到真正问题的核心。也许TA们跟我们一开始纠结选A还是B一点儿关系没有。
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一旦聚焦陷入具体的事物,就会丧失全局观,也忘记了最初的初心。
人生不存在正确,但确实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中国人讲中庸,中庸是什么?樊登解读中庸是适合到极致。每当面临决策的时候,不要追求最正确最优解,而是追求适合,达成某种平衡,就是最自然最持久的状态。
<晨间日记2018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