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一日间“朋友圈”中满是“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再一日,又是“戏子不安,袁立难容”了。
变化快,是这个时代写照,快得非要(死)人提醒,才能想起“诗和远方”。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华夏民族虽不善歌,却能做诗,上古时代的《诗经》《离骚》,黄金时代的唐诗宋词,被传颂千年后,却成了现在中小学语文的考试重点。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是要“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难道近现代的中国就没有诗人了吗?诗都去远方了吗?
非也!
1917年2月,《新青年》杂志刊发了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自此宣告中国新诗时代的诞生。转眼百年间,也曾诗人佳作辈出。
否则悲苦难排解,
幽暗重重向我来,
我将含怨沉沉睡,
睡在那碧草青苔。
——— 戴望舒.《可知》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徐志摩.《再别康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卞之琳.《断章》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海子.《面朝大海》
可知怎的,这旧时的欢爱,到如今却成了凉菜,还不如“热炒”的杜甫和李白。
为了忘却的情怀,赋新诗一首《余光中》,让老王也“聊发少年狂”一次。
慢点走,
不需要停留,
下次你路过,
余光中,
就能看到灯的问候。
慢点走,
不需要停留,
再次相遇时,
余光中,
就能看到眼里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