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阅读与写作讲义》序的收获
一开始读《阅读与写作讲义》,就被吴军的头衔震住了。
他是硅谷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畅销书作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顾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等等。
他出版了《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大学之路》《态度》《全球科技通史》《见识》等10多本书,总销量超过300万套。
吴军的特点是跨界,如果说之前出版的《浪潮之巅》《数学之美》和理工科还有点关系,那《文明之光》的跨度着实大了点。这本讲述人类文明的书,完全打破了科技与人文的界限。
吴军还喜欢旅游、音乐、羽毛球、歌剧、摄影、红酒,甚至做点园艺活。
看到这里不由得惊呼,一个人怎么能横跨这样多的领域,而且都做得这样好?
书中给出了答案:吴军这种强大的跨界能力,得益于通识教育。
那么,什么是通识教育? 能让人这样厉害?
通识教育:也称为博雅教育,来源于拉丁文里的Liberal Arts,分别翻译为自由、艺术,指那些未必能直接用于谋生的技能,包括数学、哲学、历史、艺术、音乐和很多人文学科。
Liberal 最初是指古希腊自由民的属性。自由民是城邦的主人,有政治权利、自由意志,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
自由民与奴隶的区别不在于物质生活水平、技能以及人身自由,而在于是否接受通识教育,是否拥有社会主人的心态,以及行使社会主人权力所需要的素养。
通识教育就是帮助人们理解知识的结构化和关联性。它不是直接用于谋生的技能,而是提升认识,拥有成为社会主人心态的学识。
看到这里,有点明白了。正如书中所说:现在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只是让人拥有一种或几种技能,这些技能只是谋生的手段,却不能提升综合素质。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通过数理化,可以学很多技能。而历史、政治、哲学,是能不学就不学。但技能只是谋生的手段。
我们以前认为技能越多,能力就越大。其实不然,技能是单一的,不能帮助人们理解知识的结构化和关联性,不能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书上说:做同一件事,精英层和普通执行层面的水准差距可能是几个数量级的。要达到精英水准,就要提高综合素质。而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是接受通识教育。
所以,我们是执行层而不是精英层,只因我们没能接受通识教育。
而我们以为对于谋生作用不大的数学、哲学、历史、艺术、音乐和很多人文学科,才是提高综合素质的知识。
所以,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是综合素质,而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习人文学科。
这就是这本书开始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