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光”上海行》(四十七•上海图书馆的美)

        2024年11月10日,天阴有小雨,我乘地铁到达中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上海图书馆东馆,馆有地上七层、地下两层,可容6000人同时阅读。进入馆内,我并未急于坐下读书,而是走进每一层,去感受“大上海就是大书海”的巨大魅力。能在如此恢宏的图书馆留下读书的身影,也算是了却心愿了。

      七层走完,前后用时约五十分钟。每到一层,我看到的都是满满的安安静静埋头读书的“奋楫者”,有小孩、有老人,更多的是青少年和中年人,他们认认真真读书的劲儿可真是令人羡慕,如果所有的青春少年都有这样的劲儿,2050年的中国必定龙飞凤舞。到六层以上,每一张书桌上都有台灯和电脑,便于电子阅览或写作,人性化设计让阅读更有温度和力量。

        由于座位紧张,我回到二层才找了一处靠墙的单人单桌,看看时间已是十一点五十分钟。真是,你越在乎的,它越不在乎你。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无涯的书海中,我终于找到了浅绿色封面的《于漪全集》,共十二卷。我小心地把近七百万字的煌煌巨著抱到小圆桌上,码起了一个绿色的小山丘,一下子有了如饥似渴的感觉。我一本一本捧起,仔细阅读封面左下方印有的一行行小字,那是于老师教育观念中最最精华的部分,我一字不落地抄了下来,语言朴素,却闪耀着教育的灵光,正是我们缺乏的精神和脊梁。其中,第六卷《阅读教学》封面上印着这样一段话:“一个个汉字的故事中,无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哲学基因,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稍加触摸,就会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热爱语文,在习得语文能力的同时,孜孜不倦地把其蕴藏的优秀文化基因,植入自己的血脉,促进心灵,精神成长。”可不是吗?读过了于老师的每一篇文章,谁都会有这样的灵魂震颤。            国人,可以无酒肉,但不可无语文。

        抄录完十二卷封面上的每一行小字,我先急急翻开第七卷《阅读教学》,一睹为快,这是我今天重点关注的文字精灵。半小时后,读完其中的五篇文章,我便有“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的感觉了。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丰满,引经据典,以“案”说“法”,甚至好多引用都是我听过却没学过的知识。有些地方,为了考证一个词或一句话,她会查阅大量资料加以佐证,学识广博,文理严谨,记忆超强,大先生治学精神实在让人可敬、可学,大有一代大儒钱钟书之风范。那一刻,我顿感自己如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般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只认得几个字而已。

        在《也谈王熙凤》一文中,为了描述清楚王熙凤有惊人的权势,于老师列举了王熙凤哭秦可卿那一段,其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一句中“忙忙”二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大家畏惧凤姐而跟哭的场景,侧面突出凤姐炙手可热的权势。为此,于老师查阅对比了好几个版本,以对比印证用词之妥贴。其为学的严谨态度令人钦佩。

        另有《不懂装懂》一文,此文1600多字,为了论证“时下文艺圈中不懂装懂、附庸风雅、随声附和而闹出笑话”这一观点。于老师列举了“一群记者吹捧罗丹被雨水泡坏的群雕,让罗丹哭笑不得”“市长评价米开朗琪罗作品雕像巜大卫》局部不协调”“英国文豪约翰生博生不受同宴席人员吹捧”“妇人瞎说莎翁常去的月台”“富兰克林不太懂法语模仿鼓掌”等五个因不懂装懂而瞎吹冒夸的事例,论据充分,学识广博,让人扼腕。这些典故或名人琳轶事,于老师从哪获取?我只有发愣的份儿。     

        读于老师的文章,你会发现,她的每一篇文章都不会空发议论、乱喊口号,“为赋新词强说愁”。叙事之后必有例证,而且均引用古人经典篇目中的具体语段加以佐证,如《庄子》《世说新语》《新唐书》《西清诗话》《楚辞》《管锥编》《广笑府》《史记》……等诸多史书中的语段都信手拈来。读她的任意一篇文章,我都得在百度中查好多字词的意思,否则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懂装懂了。

      在文章中,于老师教育我们,教学要“较真”,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想当然,那种“差不多”“没多大问题”“应该是吧”等等不靠谱的主儿不大可能做好学问。读了于老师的《想当然耳》一文后,让我醍醐灌顶。文中她列举了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英国画雾中教堂,把雾的颜色画成了紫红色,而引起舆论。但在莫奈的提示下,人们经过细细观察,发现伦敦的雾还真的呈现紫红色,原因是由于烟太多,烟雾和红砖房相映而成的结果。作为画家,莫奈的没有“想当然”的严谨态度,给众人上了一堂很好的为学实践课。这让我也想起朱自清的《绿》,写得那么传神,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非信口开河:“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因为作者的观察细致,才让文字有了生命和灵气,也才成就了《绿》作为文学名篇的地位。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对问题的发现,这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身上似是而非的毛病。

        整整一下午,我仅阅读了八篇文章,但每一篇都读了两遍以上,力求能精读而汲取其精髓,我想把她“用生命歌唱”的全部精神“带土移植”在我贫瘠的心田上,祈愿有一天能开出一朵像样的花,努力向这位90多岁、70多年教学生涯的的耄耋老人致敬、靠近。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竭尽全力,学做人师。”于老师这位“人民教育家”始终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虚心从教,永不停息”的崇高品质激励着万千前行者,为我们树起了教育的丰碑。

        晚七点,步出图书馆。天已全黑,夜并不孤单。

        启示与思考:

        青年作家林一木讲:

        1.天赋不够,努力来凑。不吃努力的苦,就吃生活的苦。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当你足够强大,全世界都会冲你笑。

        2.不辜负时光,趁着年轻,趁现在还来得及,成为一个做事努力且懂得坚持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54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0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8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9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85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07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45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9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1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4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41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72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6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4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58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