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国祥
最近看到出版莫言作品的上海文艺社的副主编魏心宏的一篇博文,其中提到作家写作能力的衰退问题,认为作家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修养,不注意持之以恒的写作实践,那就有可能丧失自己的写作能力。
魏老师是出版界的前辈,善写杂文,阅人读书无数,在文学理论上常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所见可说是深入剀切,在文中提出的观点确实让人警觉畏惧。
我因此想起韩寒来。
客观地说,韩寒的小说比起一些同时代作家,比起一些伟大作家同龄时的作品,可说毫不逊色,甚至表现得更好。例如,鲁迅在韩寒现在30岁这个年龄,还没有写出任何以后使得他名垂青史的优秀作品来;作家、红学家冯骥才也是在35岁以后才开始真正的文学创作的。尽管如此,但就我们在韩寒言论创作中所观察到的个人才智来说,韩寒似乎原本可以写得更好。
汉人的民族英雄岳飞早年领兵打仗据说不喜欢花时间排兵布阵,后来在有关领导宗泽老帅的关心指点下学习兵法,渐渐注重排兵布阵的规矩。但等到完全形成自己的带兵风格,仍旧是不喜太多的俗套成规。领兵出战时每独出心裁,但其排兵布阵貌似散漫,往往暗合兵法。岳武穆有言:“阵而后战乃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飞的这种指挥作战的成长经历在所有专业技能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人们掌握绝大多数的专业技能,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从爱好兴趣出发,渐渐地摸索学习掌握主流的前辈的成功经验,打下坚实专业技能基础,逐渐熟练,最后达到消泯匠气、返璞归真、天人合一,于是乎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方能像令狐冲一样以无招胜有招,方能像杨过一样重剑无锋而无坚不摧。
相信韩寒的创作也必然会经历类似的发展过程,尽管其现在的发展到底处在哪一个层面,大家可能是仁智互见的。但有一点相信大家的感觉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韩寒老师的创作发展有某种不确定性。韩寒总是给我们很多惊喜,但这也使得我们有一种莫名的对他感到不踏实的感觉。
就写作而言,我以为这倒不是韩寒的才智不及的问题。
据居里夫人的一位传记作者说,居里夫人的多才多艺,在居里夫人年轻时曾经使得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坚定地选择以科学研究作为毕生志业。韩寒的情况与此类似,他的多方面的才华和兴趣爱好,实际上有可能成为韩寒在文学方面继续取得更大成就的障碍。苟非如此,今年韩总绝不会与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痛失交臂,让莫言钻了空子。仅仅就才智,以及他的社会批判精神所显示出的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而言,韩寒至少并不输于莫言。
一个人如果在出生时就被确定告知人生每一个细节,那活起来也许是四平八稳的,却多少有些乏味。我们看待韩寒也是这样。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前景莫测的韩寒的人生,对我们这些可能只是历史的看客的人来说,阅读起来可能更有趣味。虽然,我对韩寒的未来是持乐观态度的。
2012年11月3日21:15:23
本文由作家夏国祥撰写,保留文章相关权利,如需合作请私信联系。夏国祥,畅销作者、资深编辑、译者,中文硕士,服务于某知名文化公司。健笔写人间时态,闲情摹天地奇趣,以文字寄寓对于人生的领悟和情怀。文字数百万,散见各处,代表作有《文字的由来》《元素的故事》《数学的故事》《电的秘密》《韩寒的奋斗》《2018年锡福斯世界海军评论》(译)《世界驱逐舰和护卫舰百科全书》(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军武器》(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