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竟然发现自己不会读书了。圣人云:“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步入职场这么多年,时间完全是碎片化的拼凑,重要的专业书可以多读几遍,品其精华吸收养料。畅销的一些励志类,杂谈类书籍读一遍没有多少东西留下来,再去回顾里面的金句,脑袋里空空如也,我一度怀疑之前到底读没读过这本书。
朋友圈里的朋友很多都在晒,晒自己的生活状态,我记得有一段如此编辑,“这个年纪就是应该多读书,读书会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气质,不管内容记得多少,都会溶于血液,成为自己身体里的一部分。”话是很有道理,经常读书的人,有书香气息的人,精气神特足,给人一种很有内涵的感觉。往往没有停止读书的人,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
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麻烦,与其去商场逛街血拼,回来后悔自己多花钱乱花钱,不如安下心来找一张干净的桌子,泡一壶养生茶,打开一本人物传记,认认真真的读上一整个下午。书籍是有魔法的精灵,能让你烦躁的心瞬间安静下来,文字中渗透出的道理,说不定可以好运气的遇到和自己相同的案例,帮助你答疑解惑。
孩子们读书是为了考试,幼儿园的孩子为了考上一所辖区所重点小学;小学生不想上附近的普通初中,发奋图强;初中生就更不用说了,中招考试比高考丝毫不逊色,不到分数线基本跟高中无缘,只能选择职高或中专了;每年的高考分数线一出炉,就是我最激动的时候,这分数线比我当年的一本线还高,那重点大学岂不是要在至少高出50分,我的天,现在的学生不是学霸,一个个都是学神,如何做到每一门都基本只比总分少十几分左右的?
职场人士读书属于走马观花型,完成任务般的读书,是在手机各种打卡APP游走,读书打卡,早起打卡,今天没有打开APP签到浑身不舒服,这样的早起读书方式对自己的发展真的有益处吗?
我们虽然不像孩子般有升学压力,但是我们需要考职称,有每月的绩效考核,都是要读书考试的,浅尝辄止的涉猎根本行不通。你说生活压力大,应付考试的临时抱佛脚就得了,不求有什么大动作。
100%的努力不一定会有100%的回报,80%的努力回报率说不定只有30%的回报。你还敢说走马观花式的读书也算是读书吗?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带着目的去看,一次只看一本书,读完书之后写一篇读书笔记。不要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笔记是你对书中内容的提炼,是加深记忆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一间屋子里的室友,少了谁屋子里都会变得空落落的,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为了手机软件里读了多少本书,坚持读书多长时间这几个数字,而是你从书中学到了什么,你能不能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也就是能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到实际当中。武侠经典很多高深莫测的功夫都是不破不立的,工作学习的方法也需要常常更新,就和现在更新换代异常迅速的手机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