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某天早晨,急匆匆赶往地铁,走在长长的通道里,迎面走来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加一个大约6岁的女儿,女孩走在中间。突然扑通一声,女孩摔倒了,趴在地上。只见小女孩很快从地上爬起来,妈妈的呵斥声已经响起:“背时,不知道你得意个啥?”
此时我正好从他们旁边擦肩而过,看到了小女孩有点无辜的表情。后面妈妈还说了啥,没有听清。看到这个场面,我一边向地铁安检口走去,内心一边在思考。
这个场景,经常发生在育儿生活中,这是我们父母那一辈遗留下来的回应方式。我小时候如果摔跤了,就会听到大人这样对我说。内心感到可怜和害怕,摔跤是我的错。回到小女孩不小心摔倒的画面。看到孩子摔倒在地,妈妈的本能反应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平地都会摔倒,心里既有心疼,又有愤怒。“背时,不知道你得意个啥?”这句话本能的表达了她心中的愤怒。很有可能,妈妈在说这句话时,处于无意识状态,出于本能习惯地回应这种场景。她没有去细心体会,这句话给孩子心里的感受。之所以本能,因为她从小长大,也是这样被对待的。
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觉察一下,面对这种类似情况时,本能反应是什么。是重复自己被回应的经历,还是带着觉知,用更科学的方式去回应孩子。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在平地上走路,不小心摔倒在地,膝盖和手都疼。你的妈妈马上在旁边呵斥:“怎么回事,这么平的路都会摔跤,你在干嘛呀?”那一刻,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委屈,是可怜,是不被理解。
如果旁边有个人,这样对你说:“宝宝,摔疼了吗?来,我看看,有没有伤到哪里?”一边问,一边抚摸你摔疼的胳膊、膝盖,再来个拥抱。这一刻,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是温暖,就像一双炙热的双手,正在抚平刚才摔跤的疼痛感。心里在想,走路得小心一点,看清路面。
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得到积极的回应。安抚好孩子的身体感受后,妈妈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回顾刚才摔跤的原因,为什么在平地摔倒了。给孩子提问,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在走路时,应该注意什么?孩子的疼痛被看见,情绪受到共情,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会跟着妈妈的引导,去回想,去思考,走路时怎么避免不必要的摔跤。
孩子成长路上,会出现无数个磕磕碰碰的场景,如果父母只出于本能的呵斥反应,孩子的内心会日积月累受到伤害,重蹈大部分父母的成长覆辙。如果父母在面对类似场景时,能丢掉固有的本能反应,带着觉知,用这种亲密育儿的科学方式来回应孩子,相信会带给孩子成长路上更多正面的温暖和影响。孩子内心变得更温暖阳光,未来社会将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