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电视正播放着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外面的烟花爆竹声不时的从各个方位传来,这声音似乎在传递着人们的喜悦,也在一声声的炸响中期待来年的财运和安康。人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所有过往的不快和伤痛都不在重提,欢快的氛围将一切都替代了。
许久不再联系的朋友,或是从来不曾走过交集的“朋友”,全都送来了新春的祝福,如何的高兴和兴奋,全都洋溢于所发的那一张张图片,一句句话语里面。好运和发大财都是祝福的主旋律,最多再附加一些幸福安康。
过年是中国最为浓重的习俗和节日,平日有空没空的,这这一天必定会走上一遭。就算因为距离的关系,太远了无法亲临,也得送上一份礼物,或者是一声祝福。也算是聊表心意。
当然也会跟关系的亲疏,层级的利害关系,以及家族辈分的关系,都会送上一些礼物或问候的话语。有一种关系是出于半生不熟,也就是记得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有一点印象在记忆里面。恰好这个人又存在微信里面,一年半年不联系一会,至于什么时候存上去的,又是怎样的环境和对方的关系怎样,这一概都不管。平常清理多冗余名单时,都没有把那些清除掉,也是过年了嘛!也就顺带的发发信息或一张图片。点击群发按钮,所有的祝福都在这一条信息里面。
日子大家都很忙,就算不是很忙的,过年的时候也要忙起来打点一下人际关系。过年就成了整理人际交往的圈层,每个都分别对待,对日后有可能帮助得上的人,就尽可能厚礼相待;对那些几乎可有可无的,不管利益冲突,至多不过礼节性的走动走动。这也算必不可少的人情世故交涉。
据说,在还没有智能手机应用之前,没到过年时节,这段时间的电话和信息交流都是平日数倍之多。那多时间电信公司是大大的很赚的一笔。如果那时,你要群发一条消息,至少还要花上些金钱成本。在发一条消息之前,还会思考一下,这个人究竟值不值去花费一毛钱。有的而且还是根本不回复的,这就更让人不得不慎重一点了。
如今就是好了,这样的困扰再也不是问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沟通都不成问题。把一切交通成本降到了最低,更低一些,人和人的交流毫无阻碍,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想要的沟通。就拿过年这事说起吧!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信息满天飞,只需要动动手指头,不需要任何的思考。不管你处于任何环境和状态,只要手机是畅通的,都可发条语音或信息,一切都解决。
方便的同时,可能也忘了另一个问题。至于太过方便,太过廉价,几乎成为一种“灾难”了。最开始人和人远距离的交流,是通过信件,往往十天半个月都可能收不到。然后到后来的座机电话,固定地点,常常还需要提早预约才能接打电话。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人们都习惯了随手的联络和问候。也同样因为这样,人和人就没有了“距离”感,就没有了急切的盼望和等待。可是心理上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比以前更亲近,更觉得幸福。
就单单从个人说说这两天的微信消息,有人发信息,有人送上新年的祝福是该因此而满足。同样也应该感到自己的人缘不是很差。就我来说,平日里都很少与人主动联系,当然,除了有事或紧急情况除外。
手机里突然受到一条微信消息,一连两天就同样的一条消息会从几个互不认识的人那里发过来。还有几条不同一样的,可一看还是不过如此而已,只不过是发到别人手机里重合了罢了。一条两条消息也就回了过去,再多了以后,整个人几近麻木了。就在心里想,这些信息年年如此,今年过了明年再来“轰炸”一遍。改的也不过是几个数字,几个生肖而已。
从最开始的新年祝福的一点点的喜悦和激动,到后来一点点的麻木至无感。心理慢慢被这春节假期的节日祝福语麻痹了,春节的韵味似乎只剩下这些眼花缭乱,毫无新意的重复之中。那么,送出的祝福,和接到这些短信的人又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我想,大概他们也和我一样的吧!只是无奈于大家都是这样繁复做着这样一个动作。你们都这样,我又能怎么办呢?
春节是一年之中假期最为浓重,人们最是放松心情的时候,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把平日里不能说,不敢说的话都一一说出来。把心里所有的委屈和伤心都找一个地方宣泄掉,都让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都就在过去。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节日不一定是家人聚在一起胡吃海喝,恣意妄为,最好的方式还是用自己觉得舒适的方式度过。
年可能是越来越“淡”,这几乎是每个共有的感觉。那些祝福的话语,有多少的真心真意,又有多少的无心无意。那些说的: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身体安康……,年复一年的重复之中有多少如愿了,又有多少成了梦里的呓语。
当然了,说了这些,并不是说不要这些美好的愿景了。人都是需要生活在一个接一个的或美丽愿望里,一年年过去的时间都是往复如此。
我只愿在有祝福的每个日子里,都是简单而真实的自己。只愿说出祝福的人能多一点点真心,就算世界并不因此改变,至少你的善心是从未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