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0期“阅”专题活动,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看过周国平先生的一段话,我知道我还不是一个有读书癖的人,读书的境界还达不到这么高的程度,但我会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
癖好有很多,但阅读的癖好也许是这其中最于己有益、于人无害的了。在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先生看来,这样的一种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周国平先生说:“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阅读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当然也说得通,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不让人喜欢的。不过,我认为这句话主要还是说自己的感觉;你三日不读书,你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你就必定是个有读书癖的人。”
时光如梭,因为文字,在飞逝的时光中留下了些许痕迹。文字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写作即读书,写作即生活,写作即做人。我在简书中读书、生活、做人,简书慢慢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结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写友,大家互相鼓励,互不嫌弃 ,互相点赞指正。正是这些来自简友的鼓励,让我坚持日更的动力越来越足。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跨过了日更一千天的大关,得到简书发的永久徽章。
为了对得起我的粉丝,也为了把自己认定的事做好,我的日更尽量不去“碎碎念”,就算是二三百字或几句诗,我也希望尽己所能写的有点文采。这就倒逼着我去阅读。明确了因何而读书,如何去读书。
我因何读书,是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是书对于人的浸润与滋养,还是民族之崛起、国家之兴旺?培根说:“读书足以怡养性情,足以显露才华,足以增长才干。”有知识,就有力量;有力量,就有希望。我是为了活着有希望。
我如何读书?“杂书万卷,不如经典一部”,是说要精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要广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是说读书宜独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说读书宜践行。
就这样读了写,写了读,在这一千多天的时间里,我由最初的一二百字的日更,到不知不觉写出四五百字,再到轻松完成千字以上的周作文,并且做到了期期不落。
现在的我,已经把阅读变成了生活的基本需要,我也因此成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