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班上同学Dylan去了维也纳,回来后写了游记。从他的字里行间,能充分感受到这个音乐天堂的神圣和美。
对于音乐,不管是在面试、自我介绍还是个人档案资料中,提及个人爱好,总能看到喜欢“音乐”这一项。
但也有很多人说,音乐压根就听不懂,听了也是瞎听。
自己非音乐专业毕业,对其基础知识的了解也是凤毛菱角。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自己喜欢音乐。
一、音乐是什么样的
据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说:如果说听不懂音乐,不是因为我们的欣赏水平差、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而是音乐它本身并不能直接传达那种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
当我们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欣赏音乐艺术,就是一个误区,也给我们欣赏音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把很多人挡在了音乐艺术大门之外。
音乐是高度主管的、多解的、模糊和不确定的,它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理解都会存在差异。
就如听同一段音乐,有的人听出了安静祥和,有的人听的很乏味,有的人则进入了淡淡的思绪,随风飘荡。
二、如何欣赏音乐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欣赏音乐呢?
我们听音乐,只要像听轻音乐那样,没有必要有那么多理解的负担,喜欢就好。
就如自己,年少时比较喜欢激情昂扬的音乐,有时还会随着音乐来段即兴舞蹈,很带劲,特别开心。
等自己再年长些,就倾向于听一些比较柔和、安静的音乐。闲暇时边听音乐边看书,对自己来说,就是一份生活的惬意。
听音乐时,经常会让我们随之浮想联翩。一个声音的刺激会引起其他感觉的这种心理现象,叫联觉。联觉也叫通感,我们人人都会有反应。
比如,我们会看到六到八个月的婴儿就会明显准确的随乐律动;两三岁的小孩什么都不知道,音乐一奏响,就能跟着音乐跳舞,情绪节奏非常准确。相信很多家长还以为自己的孩子有音乐天赋呢。
三、音乐的作用
1、音乐是身体感官的需要。
我们身上的每种感觉器官,都有感官享受的需要。如我们长了嘴巴,就要吃美食;长了眼睛,就要看美的东西;长了耳朵,自然就要听音乐。
2、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活动感受那么细腻、微妙、强烈、深沉,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音乐恰好是最擅长来表现情绪的艺术。
如我们内心难受时,听听深沉感人的音乐,往往情绪就会被疏导,心情会好很多。内心开心时,则听明朗欢快的音乐;浮燥时听令人安静的音乐等。
这是同步性原则,即选择音乐和我们当前的心情保持一致,逐渐把我们带到想要的状态下。
从心理学的角度,音乐有时还有一种疗愈的效果。
3、音乐是我们的解压神器。
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快,特别是在大城市,每天工作压力大,精神也很紧张。
除了运动,我们通过听听音乐,全身放松,也是一种较佳的精神减压办法。
4、艺术教育和孩子未来的幸福能力密切相关。
现在,很多家长一味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天除了学习,几乎什么都不做。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事,一律被看作浪费时间。
如孩子的时间每天被安排得满满的,却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和没有自由,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没有。
如此,家长把理性的、知识性的东西放太多在孩子的童年,很有可能会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因此也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TA往往会忽略和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或感觉麻木,不具备体验幸福的素质。
比如,有一对夫妻,刚装修好房子,想买一套沙发。时尚、材质好一点的需要5000元,由于女方的感性素质高一点,她想买好看、价格高一些的。
老公感性素质低,则认为2500元左右就可以,反正都可以坐,为什么要多花2000多块钱呢?为此,两个人开始吵架。
表面上看,这是夫妻双方有分歧,而实际原因就在于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在于双方的感性素质高低不同。
双方的感性素质高低不同,就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感性素质高的人,往往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很多夫妻或情侣在装修或买家私时容易发生争执了吧?
再如找对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质相当的,才会相对比较和谐。比如,你讲卫生,就要找一个爱干净、爱美的。如果乱七八糟,则找一个油渍麻花的也可以相安无事。
音乐,是我们幸福人生的精神必需品。
音乐,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音乐,改善着我们的听觉环境和心理环境。
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正如人生不能喝酒、喝茶、喝咖啡一样。
如果你喜欢美的感觉,想要拥有更幸福的人生,那就听听音乐,跟着感觉走吧,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