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美国阿图·葛文德所著作的书《清单革命》,虽然才看了两章内容,但感触还是蛮多的。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任何一个需要从业人员掌控大量知识的领域都难逃厄运,比如医疗、金融、行政、商业,甚至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因为这种复杂性而错误屡屡,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避免错误或者失误?
书中表示,人类渴望终结错误,再造安全的生存空间。因此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曾推动奥巴马医改的白宫顾问阿图·葛文德通过在医疗领域的实践,掀起了一场“清单革命”,并将革命风潮推广到建筑、飞行、金融、行政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使用清单,就是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作者在书中提出清单的4大行事原则:权力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及持续改善。它们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实用的支持体系,将在复杂的世界中改善每个人的生活。
正巧,昨晚的一点小意外让我开始思考“思维清单”的命题。
昨晚的意外是这样的:发了一条关于产品品质的朋友圈,本来就是有感而发,结果一人写了一堆评论,打着官腔,说“与时俱进”,我驳斥之,他又发了一堆评论,我本来又驳斥之,结果发现我的那两条评论都是群发,而不是@这位大“装”,所以又赶紧删除,想着,算了,没啥好争的,不过就是个不懂装懂的二货而已。尽管心里这么安慰自己,但打心眼里还是想一句灭了这位“大装”,省的没事总要装成个厉害的在我朋友圈里发表大论。
本来都打开了电脑准备写作,就因为这件事不但被打断了思路,反而特别愤愤不平想去灭了这人的威风。后又遇母亲和闺蜜的视频聊天,等自己清静下来,也已经十点多了,作文是写不了,可是冷静的想一想,就是个不相干的陌生人,他装不装的和我也没大关系。我怎么能因为他损失了写作的时间呢?
说来,或许这人跟我也不算一点没关系,这是朋友给介绍的“文艺青年”,说是“纯纯的友情”,其实就是变相的介绍对象,此人依仗自己读书多,喜欢装成是个人物的模样,我是最烦这种人的,于是乎没惯着,直接给撅了,我行思着,这也是为这人好:读了那么多书,总得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吧?谁知这位“大装”不几天后,把我和他的聊天对话,不加任何修饰,全给发到朋友圈了,还找了一个所谓的“老师”做评论,最后自己总结说,我不思考是我的选择......大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意思。真是“我读书不思考、不懂装懂有大理”的无赖精神,遂,此人已不在我的朋友范畴,碍于朋友的关系,没删除。
时间,被这么个人搅合了?我难道不该反省么?
这件事情,说明在我的思维中,我还是很在意自己的感受。但是我的感受重要么?
这件事中,我的感受根本无足挂齿,人家说了就说了,那是人家的自由,我凭啥一定要灭人家?没意义嘛,甚至要是被朋友知道了,也不好,毕竟还有工作中的合作,所以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我的问题也很大。
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情绪,很多时候就是自找的烦恼。因为自己认知、意识或习惯的问题,而把一些不符合自己意愿或者不喜欢的东西在惯性思维中放大,然后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去抵制、冲突,造成的结果其实就是自我的内耗,完全是精力上的浪费。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才能不在一些情绪上浪费自己的精力呢?
我想,大约首先就要给自己设置一个界限,把别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分别对待,别人的,咱就不用管了,管也管不明白。自己的事情一定想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如果是自己意识形态观点认知的缺陷所造成的,那么就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认知观点,然后进行自我培养,也就是所谓的思维训练——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可以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去思考,找到自己不足的点,然后进行自我有意识的改善思维。
所谓的思维清单,不过是把思维按清单模式进行简化思考。这样的思考不再是感性的牵扯,而是理性的处理问题。其结果便是精力的回归和自我的改善。
我想,下次这人若是还评论,大约我是不大会理会了,毕竟他评论是他的事情,我吧,还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评论的没意思了,估计也就不再评论了,他的精力便也回归了他自己。
这算不算“双赢”?从某个角度来说,也算是吧,若能从自己沟沟绕绕的心思中走出来,大大方方、自自在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难道不是“赢”么!这才是大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