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上六年级了。
琪琪姥爷退休刚五年,头顶上就几乎见不到几根头发了。
琪琪上一年级,姥爷就成了她的首席家长。不光日常接送,还包括课后检查作业、晚上监督洗漱就寝、早上穿衣梳头扎辫……除了做饭是琪琪姥姥负责,姥爷几乎包揽了一切。
1
初中都没毕业的琪琪姥爷,辅导外孙女学习自然力不从心。但他自有办法。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琪琪的班主任先后换了三个,每一个都跟琪琪姥爷的沟通相当顺畅。家长、老师间良好的沟通,促进师生间关系的和谐,加上琪琪自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这不,六年级一开学,琪琪的班主任又换了。怎么才能跟新老师搭上线呢?琪琪姥爷又动起了脑筋。
很快,开学后第一次家长会召开了。琪琪姥爷凭经验判断,机会来了!
班主任王老师年龄不太大,看上去也就三十左右。她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发布了新学期的教学理念与大致的工作计划,对各位家长提出了建议、要求、期望。
“今天的家长会就开到这儿,会后,我们要打扫卫生,您要方便,就请留下来帮帮忙。我先谢谢大家啦!”
王老师最后这句话,琪琪姥爷最感兴趣。他认为,最好的表态,就是行动!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那就啥也别说,干吧!
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与琪琪姥爷想法类似的家长比比皆是,所有家长都留了下来。年老的扫地、抹桌椅;年轻的拖地、擦玻璃、洗黑板……几十号人争先恐后地干开了。
琪琪姥爷干活儿有个特点,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极致。他先拿张报纸垫到桌子上,手拿抹布站上去擦灯管儿;擦完灯管儿又下来擦桌椅。别人擦桌面儿,他却专擦下面的桌格子,尤其是里面的旮旯犄角;别人擦椅子座儿,他却专擦椅子腿儿。
桌椅擦完了,琪琪姥爷四下一撒抹,目光停留在屋顶的监控上。他旋即搬张桌子放到监控器下面,又摞上把椅子,小心而敏捷地攀上去,把球形外罩仔仔细细擦得铮亮。
家长们的一举一动,如同他们的孩子上课时一样,都被王老师尽收眼底。她特别关注琪琪姥爷,这位年长的家长,活儿干得不仅专注,而且用心,跟给自己家干一样。这并非一般图表现的家长所能做到的。
2
琪琪姥爷手中的活儿并未结束。
擦完监控器外罩,他又马不停蹄地上了窗台,开始往下卸窗帘。他要把卸下来的窗帘带回家去好好洗一洗,他要让自己的外孙女和全班师生一起,新的学年里有个更清爽的环境。
教室里共三个大窗户,每个窗户上有两个平行滑道,一里一外,分装着两个薄纱帘、两个厚布帘。
琪琪姥爷将所有十二个窗帘都卸了下来,分装进两个大垃圾袋子,暂放到门口。
此时,卫生清理接近尾声。除了去卫生间和到外面抽烟的,教室里的家长们大多坐下来,三三两两叽叽喳喳地唠开了嗑。
“来来来!请各位家长到教室集合!”王老师在走廊里大声招呼着。
待大家坐定,王老师开始讲话。她感谢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最后,指着门口的两个大袋子:“有的家长很热心,把教室窗帘都卸下来,准备拿回家洗。感谢的话我就不再说了,但有一点,这些窗帘有点多,我建议咱大家分一分,别可着一家来,好不好?”
王老师一讲完,下面竟出现了尴尬的沉默。琪琪姥爷赶紧站起来说:“王老师,这点东西根本不算啥,都给我还嫌少呢,要再分来分去地,还不够麻烦的呐!”
王老师感激地望着琪琪姥爷,借坡下驴地说:“那好吧,那就辛苦您啦!今天的活动就到这儿,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家长们纷纷往外走。琪琪姥爷也起身去门口,拿那两个大袋子。他刚走到讲台前面,只听见王老师低声说:“这位家长同志请留步,我有事要找您!”
等别人都走光了,王老师亲切地对琪琪姥爷说:“今天真是太感谢您了!请问,您是哪位学生的家长?”
“谢啥,您客气了!我是刘琪琪的姥爷。这点儿事,不用谢,应该的!”
“那我就不客气啦!方便的话,请您留个电话,以后咱们多沟通,好吗?”
回到家,琪琪姥爷将窗帘从袋子里取出,刚要放入洗衣机,又突然停住了。手指上的感觉告诉他,这窗帘的年头儿不短了,用洗衣机来洗,恐怕吃不住劲。于是,他翻出琪琪小时候洗澡用的大塑料盆,倒洗衣液、兑水、放窗帘浸泡,再戴上橡胶手套,开始手洗。
十二个窗帘,连泡带洗带甩干晾晒,整整忙活一晚上。
3
初战告捷,琪琪姥爷来不及享受成功的喜悦,又琢磨起下一步棋怎么走了。毕竟,这只是个开端,最关键的,还是得尽快让王老师了解自己家的情况,相互间同频共振,才能补上自己这块短板。
琪琪姥爷文化不高,却很善于思考,他认定,凡事不能坐等,必须积极主动!心诚则灵!
一天早上,送琪琪到学校后,琪琪姥爷下车站在路边先抽了根儿烟,然后掏出手机给王老师打电话。
“王老师好!我是刘琪琪的姥爷,不知您今天啥时有空儿,琪琪学习上的事,我想当面跟您谈一谈!”
“没问题!您看这样好不好,上午十点,咱们就在学校门口的传达室见个面,好吗?”
“好好好!谢谢王老师!那就一会儿见!”
撂下电话,琪琪姥爷长吁了一口气。
回家泊好车,琪琪姥爷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小区门口看下棋,而是进屋泡上一壶茶,坐到阳台的藤椅上,边喝茶,边看外面的风景,若有所思。
这茶还是夏天时女婿给买的,小罐茶。喝起来绵柔清香、回味悠长。女婿是当兵的,本来驻地就在本市,两年前工作调动,去了石家庄。离家上千里地,只有逢年过节和休假才能回来。
琪琪的妈妈在本市一家国企上班,干得不错,已经是部门经理了。平时早出晚归,忙得两头不见太阳。
琪琪姥爷年轻时是名军人,复员后几经辗转,进了公安系统,成为一名警察。挣的不算多,忙得却够呛。女儿一出生就全靠她妈妈抚养,自己根本顾不上,几乎没尽到父亲的责任。女儿长大后,父女俩的感情也不太亲密,相互看不惯、挑毛病。
尽管嘴上不承认,实际上,在琪琪姥爷的潜意识里,总感觉亏欠女儿很多,退了休,一定好好补偿补偿。这不仅是情感上的需要,也是自身能力的证明——我行!
琪琪上了学,琪琪姥姥除了要准备好一日三餐,就是每天都去照看自己年迈的父母。从此,琪琪姥爷便独自承担起照顾外孙女的重任。
所谓“家家有本儿难念的经”,生活总是美中不足。老夫子的中庸之道的确有道理!生活,就是始终不停地在完美与不完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上下调节、左右摇摆。
男人生来为责任。如今,步入老年行列的琪琪姥爷顾不上许多了,他只希望在有生之年把一件事尽量做完美,那就是照顾好外孙女。老人家教导我们凡事都要抓主要矛盾,孩子就是全家的主要矛盾。只要把琪琪的事做好了,三代人的家庭就有了平安稳固的基础,作为掌门人,自己也便功德圆满了。
琪琪姥爷算了一下,距离琪琪上大学,还有六年时间;若再加上大学四年,就恰好十年。风物长宜放眼量,谁知道将来会怎样?说不定到琪琪上大学的时候,就真得需要他再去学校旁边租个房子,来继续照顾她呢!
所以,琪琪姥爷感觉自己任重而道远。来日方长,现在这点儿事又算得了什么?
4
九点五十,琪琪姥爷提前来到了学校传达室。他跟保安说明了来意,掏出香烟递上一支,自己并没有叼。他不能让自己带着满嘴烟味儿同王老师见面。
保安立马热情让座,并拾掇起桌面来。
片刻,王老师也来了。
二人在沙发上相斜而坐,简单寒暄几句,便步入正题。
“王老师,不瞒您说,我就一粗人,文化没多少,干点活儿还行。要说辅导琪琪学习的话,那就不敢想了。”琪琪姥爷诚恳的目光望着王老师,继续说下去,“琪琪妈妈在国企上班,效益不太好,如今又当了部门经理,整天更是起早贪黑;琪琪爸爸是个军人,一年前调到了石家庄;琪琪姥姥的墨水比我强点儿,可又得成天去照顾两位老人。一句话,这个家里,就只有我能一心一意地照顾琪琪,别人都指望不上。”
琪琪姥爷说得很动情,听得王老师鼻子发酸;保安也聚精会神,眼睛都忘了眨。
“年轻时我也当过兵,复员后进了公安。琪琪她妈小的时候,我这个当爹的没能照顾上,影响了她的前途。现在轮到琪琪了,我虽然能照顾上了,却又怕自个儿能力不行,再把孩子前途给影响了。”看王老师边听边频频点头,琪琪姥爷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便开门见山:“所以,我想来想去,就只有靠您了!请您看在我年岁一把的份儿上,多为琪琪的学习操点儿心吧!”琪琪姥爷说着,站起身,双手抱拳,给王老师作揖。
王老师连忙起来还礼,诚恳地说:“大叔,您放心!我一定会多关注琪琪!难怪这孩子那么优秀,是因为有你们这样优秀的家庭,尤其是有您这样优秀的姥爷!”
从此以后,琪琪姥爷才总算吃了颗定心丸。但在琪琪面前,却始终不动声色,好像啥都没发生。
5
几天后,放了学的琪琪看上去一脸心事。
一坐上姥爷的车,她便迫不及待地说:“姥爷,有个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王老师在课堂上总喜欢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呢?还把我的作文复印了发给同学们。”
琪琪姥爷心里一动,一股难言的喜悦差点儿就要冲破心门。他按捺住欣喜,平心静气地说:“琪琪呀,我觉得这是好事儿啊,这说明王老师很看重你呀,你可不能让人家失望啊!以后再有这种事儿,你可不能不高兴,要好好地配合人家王老师!听见没?”
“嗯,知道啦!”
琪琪姥爷心花怒放,手脚麻利地发动汽车,轻踩油门,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