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家的定义


很多很多年前,读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房子这东西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那个时候还住在村里,两层的楼房,夏天时会漏雨,打雷时会跳电,豺狼虎豹没有,蛇鼠小虫常在,但也觉得心安。

再大学毕业,趁兴去了成都,跑到杜甫草堂。茅屋是没有了,大概有些影响市容市貌,换了个气宇轩昂的,是了,如果弄成床头屋漏无干处那种情形,大抵售票员讲解员管理员是不愿意待的。如此也可知,房子的坚固程度防雨程度也是远胜于当年的。可见杜甫如果有知,当也是可以含笑九泉的。

毕业,施工单位干了几年,然后掉头奔地产。不过是一个坑跑到另一个。见识过房子是怎么造的后,想去看看甲方现在是个什么情形。如果不能赶上红利,那么亲身去体验一下行业结束也是极好的。

毕竟在最自由的年纪,不去体验一下,可惜了。因为未来啊,早已锁死,得汲汲于名利,得禄禄于工作,得勤勤于家庭。那么,便难以有此勇气,去尝试各种危险。

在某央企施工单位,修了三年的水电,见证了人心的复杂,贪婪,世俗,试探与逼迫,也见证了自己的单纯简单,从而知道道理见于纸张,现实远非纸笔可描述。但也是自我颠簸的三年,除了项目部的板房与工地,周围基本是没有什么人烟的,更不谈什么上下班,挖掘机的震动往往起始于凌晨五点,晚星还眷顾着夜空。而塔吊的大灯往往彻夜照耀着荒凉的现场,零散的木方模板,随处可见的蛇皮袋线管。

在这里,即使是肮脏也会显得明朗起来,暗箱操作会变得只留一丝余地。各种验收要送钱,各类评奖要送钱,被处罚了要送钱,逢年过节更不能少,甲方监理政府面面俱到。一个工地便如一个小小的王国,它将它的形式脉络通通铺陈在我面前,却显得云淡风轻。鲁迅的话常常发人深省,从来如此,便对么?

处罚措施千万种,限制条令千万条,每个人的心意都要去落实,并叫嚣着不这么干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一个在工地待了七八年以上的人,便可以看到肉眼可见的油滑。他们将送礼看的习以为常,将阿谀奉承看的如喝水吃饭,相信利益至上。

我大概只是,感觉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也可能是常人所定义的书读的多了,人便有些傻了。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可是要是思想环境再不行,那么无法忍受。因为我的祖辈不是这样,父辈不是这样,我也不希望我的后辈变成这样,习以为常与司空见惯,在这方面觉得并不可取。不希望变成那个收的,更不希望变成那个送的。要说自古以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年,官场交易形式便该如此,那就杠一句,王朝末年,卖官鬻爵,易子而食,也是从来如此。

有人说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但我委实无法做出这样的改变,有人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者说没有真正的穷过,所以才不会不择手段。以前读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似乎是鲁迅翻译的,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记忆犹新,叫作‘‘倘若不择手段’’,不明觉厉。我所认知的好的书有两种,一种清明人的心灵,一种增加人的生存技能,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求物,一则求知。

在工地上,往往一个工人能够最直接体现这个小社会的特点。去年翻一翻数据,全国有两个亿多亿的农民工,五千多万在工地,不清晰,但数量的多不言而喻,卖把子苦力气,多少年都不会断的老话。很少部分人借宿在乡下偏远农村的农民家里,工农一家亲,城里是不可能住的起的。绝大多数人还是窝在临时板房里,今年刷微博看到很多人觉得住的临时活动用房很差,但是,中国十四亿人,有接近三十分之一比例的人生活在比这还要简陋的环境里。人往往着眼于更高处,所以低处尽是尘埃。四人一间,公共洗浴、厕所,衣服永远是破破烂烂沾满灰尘,总要有那么一两个布丁或者破洞,干净体面是与工地绝缘的,但凡看到干净的,不用想,一定是某某领导。

他们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吃饭往往局限于工地食堂,只能祈祷不遇上一个过度节俭抠门的食堂老板,否则十五块钱的伙食可能顶不了半天的劳动。在现场,他们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狡黠,偷奸耍滑更是常态,勤勤恳恳往往是遭受嫌弃的,因为不能给老板带来实际的效益,往往还降低了工作效率。然后逐步演变成我就这样干了,除非你给我钱,我才愿意改,或者更干脆一点,我就这么干了,你给我钱我也不愿意加班去改,人就是在这一步步中变得泼皮起来。

其实也很可怜他们,一年到头,工资并不月发,到年尾了还要被组织起来围追堵截要工资,最后往往进了包公老板的腰包。很是记得有一次过年后小老板换了辆七八十万的奔驰,底下还有工人跑到项目门口来要工资,光怪陆离莫过于此。

至少,将近五千万的人,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多年,他们到底建成了多少房子,没去统计,但是一家三口一套房子总该是够全国的人住了,甚至还有结余。同时,中国的道路,铁路,高铁,地铁,也被他们一点一滴的做完了。这应该也是一种壮举,至少我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么短期内造过数量如此庞大的房子,甚至可以确保真正的居者有其屋,不得不感慨向上求空间确实有他的道理,去掉地价的话,一栋房子的施工成本粗略测算,以一百平为计,即便是现在的价格水平,才十多万的成本,足够好了。

抛开质量问题,我心实在难安,不知道多少人有同感。但是目前的质量也是比很多年前有了进步,中国其实是可以骄傲地称可以实现每个人都可以住上一套房子的,就如同它往外传播的中国文化,我觉得相比于古风古韵的博人眼球,不如共产主义的思想更值得向外宣传,因为我们坚持的从来不是古风古韵,那顶多算是娱乐,思想才是基石。就如同告诉国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能力住上坚固而舒适的房屋,比GDP高于多少国家,幸福指数有多少更直观。

家的定义在不断的泯灭与重生,故乡依旧宁静而辽远。很喜欢贾平凹的《静虚村》一文,也很喜欢常新港的《积雪的舞蹈》一文,他们中都有一个叫作家的定义。以前说看到炊烟,便仿佛到了家,现在的人心安在何处?

乱七八糟的随便写写,没有头绪,以后或有时间重新编辑一下,停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