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
今天来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在这一时期,横向来看将其划分为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而纵向坐标就是以地点为划分依据。
文艺复兴时期,发生在14~16世纪,继上一节讲述的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接下来除了从宗教和世俗两个方面,还有了地域性。将其分为尼德兰、意大利、法国和德国这四个国家。首先来说尼德兰这个地方所发生的“音乐故事”。
一、尼德兰乐派
15世纪上半叶~16世纪下半叶,在尼德兰形成的乐派。经过三代作曲家的努力,形成继“古艺术”、“新艺术”之后复调音乐发展的第三高峰。
在尼德兰乐派中,以这三代作曲家为核心,作品和音乐风格涉及到宗教和世俗题材。接下来就展开为大家来介绍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们:
(一)第一代作曲家
第一代作曲家,又称勃垦第乐派。这个乐派形成于1400~1450年间,源于勃垦第公国扩张了势力范围,王侯们对音乐的热爱,吸引了一批音乐家,形成了大陆最早的乐派。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形式。
在这个阶段,兰迪尼终止式普遍出现,喜好世俗性题材的尚松,宗教性的经文歌,弥撒曲体裁。代表作曲家有杜费、本舒瓦。
1、杜费
勃垦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世俗体裁有叙事歌、回旋曲、歌谣曲等,其特点是具有复调性质,歌词采用法文和意大利文,音乐上用模仿和其他各种复调手法发展乐思。
宗教体裁的作品有经文歌《最近玫瑰开放》、弥撒曲《脸儿苍白》等。
2、本舒瓦
天主教神父,勃垦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创作世俗音乐如歌谣曲等。其器乐曲占有突出地位。特点是声乐旋律声部优美,以器乐为之伴奏。作品具有跟强的抒情性和情感性表现细腻的特质。
(二)第二代作曲家
又称“佛兰德斯乐派”。代表人物有奥克冈和奥布莱赫特。
奥克冈,宗教音乐较为突出,受勃垦第乐派的影响,创作的弥撒曲庄严宏伟,旋律宽广,音响丰富。注重音乐中旋律先天的发展,音乐中的每个声部都具有各自的旋律声部进行,使作品缺少强拍的感觉,形成连绵不休止,织体丰满的艺术风格特征。代表作卡农曲《感谢上主》,多达36个声部。
(三)第三代作曲家
在整个尼德兰乐派中,若斯坎和拉索是最主要的作曲家,他们的创作强烈的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新的时代气息。
若斯坎,代表作《圣母颂》。致力于复调技术的革新,突出在经文歌的创作上,强调了各声部旋律的同等作用,以一种较为自由的主题模仿手法,使得根据歌词含义所产生的乐思,在极富情感的表现音乐中,获得强有力的发展。主调音乐的和声意识明显成熟,乐曲的结构和终止结束较为清晰。
若斯坎创作的弥撒曲,又称“模仿弥撒”。特点是用世俗歌调作为定旋律声部,另一方面吧现成的音乐作品旋律,作为创作弥撒曲的基本音乐素材。
拉索,代表作品无伴奏合唱《回声》,他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音乐文化发展的完成者,他的创作标志着尼德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其世俗作品精致,色彩鲜明,充满活力。宗教体裁中大胆运用变化及半音进行。作品结构清晰,段落清楚,主调手法和复调手法的作用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作品已初步有了完整的和声进行。
以上便是今日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