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遗传基因,只有3岁的我便开始戴眼镜,成为小学班里第一个拥有“新奇玩意儿”的人。为了缓解视力,没有选择的被妈妈戒了电视,于是,成天与书为伴。小小的年纪,连《简爱》中的爱情还读不出的我,不敢承认阅读的乐趣——我只是贪婪书中我不知道的故事罢了。
可是时间长了,日久生情,我开始迷恋某个慵懒的午后读一本小众的书。时间越久越好,故事越长越好,感悟越深越好,我就这样毫无理由的爱上了阅读。我很反感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为了阅读而阅读,什么男孩子应该读《鲁宾逊漂流记》,女孩子应该读《红楼梦》,可能因为在我儿时记忆里,读书是没有任何目的的,它只是我的陪伴,陪伴我走过不能看动画片的无聊日子。
小学时的《小学生作文》,初中时的《儿童文学》,高中的《最小说》,以及到现在还陪伴我的《读者》和《青年文摘》。已经20多岁的人了,爱收拾的妈妈说,把那些旧书都收拾收拾吧,卖钱或者给同事家孩子。于是我开始一本一本的甄选。
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笑猫日记》以及风靡一时的《马小跳系列》,那是我最初接触儿童文学方面的书籍,里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我一下午就能吞掉两本书,我喜欢她描述淘气包马小跳幼稚又独当一面的文字。喜欢笑猫日记中,在每篇日记前用长长的和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调形容天气。以至于我将这种写作手法用到我的日记中一直延续至今。让我体会家庭中更为细节和微妙的温暖,还能分别从男生和女生的角度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冰心奖作品集》是每年都会出的一本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集,作品体裁从小说、散文到诗歌、童话样样俱全,也是因为这本书,我产出了我人生中第一篇原创小说,虽然读过我写的这篇的人寥寥。《艰难的归程》、《最后的受气包》、《我是你的守护星》、《花季的安妮》、周国平的《妞妞》、以及当初只是因为图画很好看的《小王子》、还有一些被同样爱看书的爸爸安利的《白话聊斋》、《成人版一千零一夜》、《巴黎圣母院》、《相约星期二》……许多书都是当时因为喜爱看过很多遍,导致一看到封面就能想到里面的情节。
幼稚的童年时期过去了,我看书的种类也有所变化,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影响,尤其偏爱郭敬明《最小说》中的校园爱情。那种不被现实生活所迁就的“喜欢”贯穿着我整个中学时期,以至于我一直在等待我的那个“他”,小说终究是小说,到现在也还是没等来。后来就是高中,学习紧张,也没有时间去书店消磨时光,读的书逐渐减少,但还是不能忘记临近高考的那几个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对我的陪伴,每天为挤出时间看它,只允许每天看15页,可是断断续续的故事情节依然没有消磨我对阅读的饥渴。
紧接着走入大学的校门,高三时口口声声说的大学有时间了一定都用来读书,面对现实,还是败给了互联网时代,读的书少之又少,东野圭吾、村上春树、蔡崇达、王安忆的《长恨歌》、老舍的《四世同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余华的《活着》,还有几本记不起名字的成功学附加鸡汤效果的书。我看的书越来越杂,从悬疑到叙事,从中国到外国,从已知体裁到未知体裁。我开始喜欢看一些能体现社会真实一面的书,去体会人间的疾苦。
这就是23岁的我的书柜,实在想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它。
“妈,能不扔也不给人吗?我想留着!”我哀求的说道。妈妈看了我一眼,无奈的叹气,今年怕是又不能断舍离喽!
你看看,当初是你让我爱上了这些书,现在又想让我一了百了,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