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写作?以前太多愁善感,总是纠结于那些不愉快难以释怀,又总是为未来担忧,不知道当下的路怎么走,然后常常不快乐。三年前的我能很清晰的记得过往发生的零零碎碎,习惯性的触景生情,为了让自己更积极乐观,放弃做一个文艺青年,渐渐的我放下了纸和笔。后来我竟慢慢遗忘了那些故事情节,也许是脑子的储存空间有限,时间越久就容不下那些过期的事物了。经历了一些人情世故后,我也不再规划人生,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生活,我好像真的做到了“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曾经热爱的逐渐冷淡,不再写写画画也不再慌慌张张,偶尔会叹息了无生趣,时常也庆幸人间值得。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模式啊。
我为什么要写作?当我发现记忆力下降时,又开始难过会把曾经忘了,成长路上的印记都应该保留不是么?我不想丢了任何一个阶段的自己,美好的、糟糕的也好,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啊。于是,我又渴望能写字,像以前写日记一样,能将所见、所闻、所感畅快的表达出来。记得读书时开始写日记到写作文,从害怕写作到依赖写作,一直坚持着记录生活,再试着写短篇小说,我感谢文字陪伴的那些时光,让我在孤独时有所寄托,让我在快乐中有所共鸣。怎么之前擅长的事现在变得困难了?是我变的不会表达了么?以前的朋友圈都是生活中真实的喜怒哀乐,从哪天起学会压抑着心声,最后都升华成空气释放了。
看着电视剧中30岁的她们在职场和感情中的际遇,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她们总能从困境中熬出头,蜕变成更优秀的自己。可25岁的我在生活中真的是不堪一击,理性不够果敢,善良过于软弱,总是受伤后才后知后觉。因为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即使再多的委屈也要有素质的隐忍,约束着自己要爆发的情绪;因为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得让自己像大人一样成熟稳重;因为要发扬“克己奉公”的精神,哪怕得不到认可的付出也是理所应当。是这个身份一点点磨平我的棱角,拔掉我的刺,面对社会的明枪暗箭差点就丧失自卫和还击之力,但文字就是我的盔甲,也是我最好的避难所。
我还是想写作。25岁我要重新出发,书写我的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