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凡齐微课】第三周——命题(三)
很多年没有见到雪了,即使每年回故乡,依旧遇不见。
在上海很多年,每年淅淅沥沥有被称之为雪的冰粒子,落到地上便不见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里有一篇叫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小文章,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原文如下: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文章不长,却十分可爱。想到我们儿时,一场大雪下来,一定要找一片空白的雪地,印上自己的脚印。
在学校里,一场大雪落过,课间的我们便会冲出教室,像脱缰的马儿一般。校园里的雪还来不及清扫,已经被学生们用来打雪仗了。
老师们无奈的看着我们,只好任我们先去玩耍。等玩够了,学校便会组织每个班的学生,把路上的雪打扫干净。
那时候,即使手冻得通红,即使摔几个屁蹲儿,也不会退缩,先玩尽兴再说。单纯又普通的快乐浓缩在了整个童年的冬天。
雪代表着快乐。
再长大些后,放佛变成了优雅的少男少女,这些稚童的游戏留给了男孩女孩们,我们便开始作一些酸酸的小诗,藏着少男少女的心事。
其中一首,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我自己写的小诗《雪夜》。
雪落乌啼夜,枯梅枝丫斜。
独坐寒窗下,朱墙失颜色。
在学习之余,整日里悲春花,悲秋月。叹雪压枝头,转眼又是一年春。
现在想想,这也算是一段深刻的记忆。在懵懂的年纪里,开始明白,人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人事物,那些最美好的要珍惜。
在青春的日子里,雪代表着逝去的美好。
工作后的雪,除了带来了出行的不便利,再无其他意义。幼年的快乐,青春的美好都被整日里纷扰湮灭。
仔细回想,不知有多久没有认真的欣赏过身边的人事物。
譬如今日的节气是大寒。
早几年为了收集写作素材,会认真研读每个节气的来源,记录节气的关键词,了解节气的三侯,感叹古人的智慧。
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大寒节气开始,百姓家就可以孵小鸡了。对于鹰隼之类的征鸟,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他们必须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而且最结实、最厚。
秦汉年间就差不多订立好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至今仍然可以沿用。这是勤劳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令人钦佩。
大寒过后,就是立春,又一年新的开始要到了,让冬藏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
譬如今日是农历腊月初八,简称腊八,要喝腊八粥。
根据度娘的解释:这个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就算是记载从宋代开始,至今也已经千年。
就算不知道起源是什么,至今仍会在这一天熬一碗粥,腌一罐蒜。
不管到了什么年纪,内心仍在期待每一年的雪。
正所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农民伯伯期待着丰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文人墨客以雪寄托着情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孩子们期待雪景,玩的开心;“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成年人们要靠自己扫出一条路来。
雪,静静的在那里,一片一片慢慢的落下,不悲不喜。
可每人心中的雪,有着不同的意义,留在心中纷纷扰扰。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 第(17)篇140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