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参加趁早APP想写打卡活动的第8天,又一个保持阅读习惯的主题打卡。几日来,《树上的男爵》我看到了第116页,13章。连续几日有事情要忙,所以读书的进度耽误了很多。
于是,在同那强盗的来往之中,柯希莫对阅读和学习产生了极大兴趣。这种爱好他后来保持终生。现在人们看见他的习惯姿态是手捧一本打开的书,骑坐在一要舒适的枝干上,或者就像坐在课桌前那样靠在一个枝丫上,一张纸摊开于一块小木板上,墨水瓶安放在一个树洞里,手握一杆长长的鹅毛笔在书写。
......
总之,像一切真正的爱护一样,这种对于树木的爱也使他就得残忍和痛苦,因为为了让树木生长得快而形状好,他必须对它们进行栽枝,使它们忍受创伤。当然,他在修剪树木和疏整森林时,一向注意不仅替树木的主人的利益着想,而且也为自己考虑,为了来去方便,使他的道路更通畅一些。因此那些在树与树之间起搭桥使用的枝条总是被保留下来,而且由于其他枝条被清除而汲取到更多的养分。结果是他用自己的手艺使他原来就觉得相当良好的翁布罗萨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对他有利。他那里爱邻人、爱自然并且也爱自己。这种聪明的做法,尤其在晚一些时候收到了效益,那时树木的形状越来越多地弥补了他体力的衰退。后来,轻率鲁莽的一代代人诞生了,毫无远见的贪婪产生了,人们不爱惜东西,也不爱护自己,这一切就消失了。现在一切都改观了,人不可能再像柯希莫那样沿着树木畅行无阻了。
随着第13章的读完,我想到了小时候的哈尔滨。那时候,整座城市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人们的交通工具大多是自行车,如果路远的一般都乘坐公共电车或者汽车,私家车更是寥寥无几。那时候的马路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每条道都很宽,特别是有很宽的自行车专用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行车安全。
那时候街道两旁的建筑都不高,以3-6层楼高为最多,偶尔有个高层建筑,估计那都是地标性建筑了。人行道也很宽,而且人行道的两边都有两排很粗的树木。尤其到了夏天,两边的树枝与树叶延伸并相交,便形成了天然的遮阴通道,人们步行起来,感觉特别舒爽。
然而,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市有了大城市般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夏此起彼伏,车辆以每年成千上万倍的增长,使得马路不得不经常拓宽,先是自行车专用道没了,接着人行道变窄了,人行道两旁的老树也被砍没了,替代的是新种植的小树苗,每当春天起风的时候我都害怕这些小苗歪歪斜斜地熬不过这个春天。夏天,来了。再也没有了为人家遮阴的天然保护伞。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然而取而代之的却是用破坏自然的方式来代替,这到底是在进步在发展呢?还是在破坏在后退呢?
“后来,轻率鲁莽的一代代人诞生了,毫无远见的贪婪产生了,人们不爱惜东西,也不爱护自己,这一切就消失了。现在一切都改观了,人不可能再像柯希莫那样沿着树木畅行无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