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世纪,一个历史学家做过一个独特,但残忍的实验:
他命令保姆和护士喂养、照顾婴孩,帮他们洗澡,但是不准和他们说话。
因为他想要知道,在没有人跟婴儿接触之前,婴儿开口会先说什么语言。最古老的希腊语或者拉丁语,又或者是他们父母说的语言。
最后,他徒劳无功,因为所有的婴儿都死了。
缺管乏养育者的拥抱、慈爱的脸孔、深情的语言,孩子是无法存活的。
沟通不光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也是人生理健康的需求。
沟通甚至在生死攸关之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美国一位参议员描述他在战争中被俘而被单独监禁了六年。战俘们通过轻敲墙壁来进行沟通,就算这将冒着巨大的风险,但极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地不与人沟通,残酷的拷打或刑罚都不如孤独那般令人难以忍受。
这个极端的例子也说明了,沟通对人的生理健康是非常效的,虽然每个人需要与人亲密沟通的次数并不相等,但是,沟通不可或缺的。
现在经常都能在新闻里看到孩子自杀的消息。
缺乏有效沟通会让孩子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理解他,听懂他说的话,绝望比希望多,深情比无情少。
父母经常跟孩子说的话是:“你要老师的听话””你看人家的孩子多听话““我说了你就要听”。
一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不少父母的做法往往不是采用沟通,而是暴跳如雷,在这样的父母看来,孩子的不听话的行为就是不好的,挑战他们的权威,于是他们要努力控制。
实际上在这种担心的背后,从头到尾都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这种想法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强的控制欲,自己的感觉最重要,孩子的感觉不重要,孩子只需要听话就好。
而家庭、学校、社会就像接力比赛一样,很多人都在扮演着这种掌控者的角色。
对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的父母来说,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跟孩子沟通,他们希望能“懒”一点,一个“乖巧”的孩子省心很多。
一旦孩子不听话,自己心里又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就很可能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不会沟通的父母,如何能够教导出会有效与他人沟通的孩子。
这个视频是一个努力用权威让孩子认错听话的母亲,一个声嘶力竭想要表达自己态度,却只能重复着”怎么样“的孩子。
关于这个视频,也有很多网友表示“母亲已经很耐心了,孩子太倔”。
不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呈现出来的就是母亲不愿意去听孩子的想法,去感受孩子的感觉,只是用她的耐心、用她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控制,让孩子听话。
在一个没有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要么过早放弃了生命,要么是懦弱的,要么是叛逆的。
沟通的缺失造成无法感觉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将影响着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成年以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修复和治疗。
《中学生心理》杂志一篇文章中写到,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
调查显示: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94.5%的孩子对父母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孩子对父母有敌意怎么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呢?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
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
沟通的起点应该是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朋友就应该是没有年龄、性别、地位之分。朋友之间没有完美的要求和标准,朋友之间有的是互相的尊重,当父母学会放下自己的权威,放下自己的感觉,象和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
父母也会犯错,当父母犯错的时候也要学会向孩子认错,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
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多让孩子说,就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错,父母也要静下心来,先放下对错,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
让孩子将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这样做不但可增进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也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倾诉给父母。
孩子在与父母的沟通里,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孩子将因此而终生受益。
现在社会资讯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诱惑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也成为父母必须与进俱进的学习课题,而沟通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都需要学会倾听。
沟通不是把对方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而是让我们并肩一起,成为互相信赖,互相依靠的朋友亲人。